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1月15日拍摄的移交的贵州龙化石。 澳大利亚政府当日向中国政府归还查缴的古生物化石,交接仪式在堪培拉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这是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第二次向中国政府转交查缴的中国化石。据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官员介绍,这批中国化石重750公斤,包括恐龙、哺乳动物和其他爬行动物化石,均由不法分子近年从中国偷运到澳大利亚,于2004年至2007年间被澳警方查缴。 这是1月15日拍摄的移交...
食鱼恐龙的头骨化石 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英国的萨里郡发现了一枚极其罕见的食鱼恐龙头骨化石。这种食鱼恐龙在生物学上被命名为“重爪龙”,它们的头骨与鳄鱼非常类似,主要依靠两只巨大的脚爪从水中捉鱼进食。 通过运用计算机建模技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艾米利-雷菲尔德研究发现重爪龙在进食时,头骨的弯曲和伸展与印度食鱼大鳄鱼头骨的反应一致。雷菲尔德博士说:“在发...
修复现场 “去年9月发现的恐龙化石室内修复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修复好以后,这只恐龙应该是一个高6米、体长15米的庞然大物。” 昨天下午,东阳市文物办主任陈荣军告诉记者,如果进展顺利,这头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庞然大物将在今年6月份“站起来”,与广大老百姓见面。
近日,记者在南宁市唐山路古玩市场采访发现,有个挂着“辽西化石南宁专营”招牌的店面在销售“恐龙化石(鹦鹉嘴龙化石)”,店中还摆卖其它物种的化石。店主韦老板一再保证:化石绝对是真的。 据资料记载,鹦鹉嘴龙生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恐龙时代,距今已有1亿多年的历史,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鹦鹉嘴龙是恐龙家族里面体型较小的恐龙,身长数10厘米到2米左右,其两...
12月20日,工作人员清理恐龙化石。 今年11月下旬,考古人员在河南汝阳县刘店乡洪岭发现一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目前发掘出地面的恐龙脊背以及7节颈椎长6米,剩余的头部和尾部化石仍在发掘中。 12月20日,工作人员清理恐龙化石。 12月20日,工作人员清理恐龙化石。
今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恐龙化石保护区发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已发掘恐龙化石17件。 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恐龙化石保护区发掘工作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这次发掘的恐龙化石包括原角龙、甲龙、恐龙蛋等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此次发考古发现对该地区的古生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日前,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恐龙化石保护区,考古人员又发掘出恐龙化石17件,包括原角龙、甲龙、恐龙蛋等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此次发掘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古代地质演变和生态环境及古地理和古生物更迭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境内古生物化石蕴藏量丰富,分布面积广,种类多,受到中外考古学界的瞩目。这些恐龙化石主要分布于阴山以北的草原戈壁,西起乌拉特后旗巴音戈壁苏木的布格替,东至...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考古学家日前在日本西南部地区发掘出了一块距今已8500万年的恐龙颅骨化石。这是该国有史以来出土的最为古老的古代生物化石之一。 当地的研究人员介绍称,出土的这块化石属于一种食草的鸭嘴龙类远古爬行动物。其虽然在2004年2月份便已被人发现,但有关的资料直到详细的研究工作完成后才被公布出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此前在日本境内也曾多次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这是首次在该国出土恐龙颅...
近日,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恐龙化石埋藏区2号馆附近再次挖掘到了一批恐龙化石埋藏区。目前,考古人员仍在继续进行着深入细致的发掘与研究。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位于原恐龙墓地2号馆南侧,面积现已扩展到约40平方米。这些化石离地表仅有2米多深。这次恐龙化石与原2号馆相比,不仅面积较大,而且保存较好。据目前发掘进展情况分析,埋藏范围还会扩大,估计能达到数百平米,很可能是目前国内发掘到的白垩...
科学家们在美国犹他州南部发现了7500万年前一个鸭嘴恐龙新种类的化石残骸,其中保存良好的头骨颚部有800颗牙齿,皮肤上有鳞屑的痕迹。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这种两足食草恐龙名为“Gryposaurusmonumentensis”,长约9.1米。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犹他大学古生物学家特里·盖茨说:“从根本上说,这种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的食草类巨兽。R...
9月26日下午,一辆吊车小心翼翼地将恐龙化石吊起,缓缓放至等候在一旁的货车上。在东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及白殿小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恐龙化石终于“安家”博物馆。至此,东阳恐龙化石的现场发掘工作全部结束。据介绍,恐龙化石完成修理、复原和装架,以整条恐龙的模样出现,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9月22日,国际著名恐龙专家、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副馆长东洋一博士一行应邀来到东阳恐龙化石发掘...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恐龙化石大部分已经挖掘了出来。”昨天上午,在东阳市白云街道接官亭社区白殿小区挖掘现场,东阳市文物办主任陈荣军告诉记者:“这次挖掘的恐龙化石是浙江最好的恐龙化石之一,也是华东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化石。” 9月1日,白殿小区居民李永财在小区边的胡公山西侧种荞麦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段奇怪的红褐色骨头,经东阳市文物部门和浙江...
郁郁葱葱的丛林、繁茂的水草、密布的沼泽、温暖而又湿润的空气……在远古的白垩纪时期,我们脚下这块丰润的浙江大地,曾是恐龙的王国。 9月1日,东阳市白云街道接官亭社区白殿小区居民李永财在小区边的胡公山西侧种荞麦,不经意间的一个回头,竟发现了一段奇异的红褐色“骨头”,经省自然博物馆专家初步认定,这段骨头竟然是恐龙椎骨化石(本报9月4日《荞麦地里挖出恐龙化...
挖地种荞麦,居然挖出了珍贵的恐龙化石。这几天,东阳市白云街道接官亭社区白殿小区的居民们都为这一消息而兴奋。前天,经过省自然博物馆专家初步认定,9月1日该小区居民发现的红褐色的“骨头”正是恐龙椎骨化石。 种荞麦发现了“骨头” 李永财是白殿小区老协分会会长,也是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居民。“那天,我正在小区边的‘胡公山’...
古生物学和地质考古专家通过大量地质考古工作,最近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发现了硅化木和恐龙化石。 据了解,硅化木化石位于兴和县城关镇南15公里二台子镇长胜夭村0.5公里处。经专家鉴定,化石群处于中生代地层,距今1亿多年。化石群地质剖面清晰,分为两个剖面,一层为由北向南东西冲沟,以硅化木为主,化石叶片脉络清晰。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的古生物学和地质考古专家认为,从化石群中的碳化植物和小昆虫来判断,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