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有人持一幅旧画求鉴,画标签是“陈淳道复先生百寿图”。开卷视之,在画面右下的树杆旁有牡丹两株,画面中部有藤萝缠绕于树杆,画两只绶带鸟落于稀疏的枝头上,树杆及树枝皆用水墨画成后略施淡色,树叶用没骨点染法点之。右上方有隶书题“百寿图”三字,接下有行书一行“画于竹报平安馆”,再下有草书“陈道复”三字,下钤“陈道复印”白文印和“白阳山人”朱文印。 陈道复(1483~1544)是明代中晚期大画家,...
图一 图二 此次专讲“内容删减”式的“相对克隆”造假法,这得先从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说起。书画名家每完成一件书画,需要的并不是“像”某人作品或具体那件母本,而只要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欣赏规律性,即视感“完整”便可。不论学术还是收藏标准都并未“约定俗成”要写几个字或画多少内容才能算“正规”作品。因此,这几乎就是书画作伪者可钻的一个空子。 事实上,造假者只要去找出自认为有把握作伪的某名...
与名家作品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手法相比,其他类型的色彩造假的发生概率相对要少。此次,我们接着再讲书画色彩造假法之“添加”作伪。 “添加”是指原先某名家作品画面上除墨色以外已敷上了若干颜色,或许因其只是轻薄的淡彩,造假者(或策划者)主观上认定其色彩尚不够“醒目”,于是画蛇添足般地进行“添加”色彩的作伪,这就导致画作的面孔像被重新“喷涂”一般,不过这在鉴藏行家眼中那绝对是不伦不类。要判断被施...
粉红色碧玺原石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碧玺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热销,主要是因其多彩绚丽的颜色,更在于同一块碧玺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但是因为碧玺价格相比水晶等其他宝石稍贵,...
想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用不同的化学药液加工,这是不久前央视记者在厦门市东埔村调查玛瑙染色问题时发现的。当地加工者坦言,95%以上的玛瑙手镯都做过化学染色处理。 除玛瑙外,很多常见的珠宝首饰也是染色的“重灾区”。日前,记者从市质检院宝玉石检测站了解到,去年,在市民送检的各类珠宝中,有300多件存在染色问题,包括翡翠、碧玺、水晶、珊瑚、红蓝宝石等。 除玛瑙外,翡翠、红蓝宝石等也有“染” ...
玻璃变身“宝石”戒指 水晶炸裂染色仿“碧玺” 石英岩染色仿制“青金石” 越来越多的宝石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考虑购买货真价实的宝石。但是市场往往存在各种陷阱,让人防不胜防。那么,如何规避这些陷阱呢? 1、不能贪小便宜 要提防无证摊贩 在很多马路边、地铁口,有时候会有一些摆着“波罗的海琥珀”、“抚顺矿珀”原石的小摊,标价几块钱一克,很多人觉得很便宜而且看起来比较...
书画“印刷成品”造假法除了上次揭示的人为出版书画伪作之外,还有“伪造出版物”、“谎称出版”和“印刷提醒”诸种手段,此次笔者接着披露造假者为抛售书画赝品而干出的“伪造出版物”勾当谈。 分析起来,作伪者之所以要专门为某件名家作品而一对一“配制”出“伪造出版物”,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书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无论如何仍享有较高的“信任度”,尤其是出版时间较长的,外观看上去似已被许多人翻阅过的旧...
图1 图2 名家书画原作因某种原因而破损,对其不得不做出修复性的“添笔”,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那为什么要将其与“作伪”话题扯到一块呢?笔者个人的理解是:(一)既然书画已经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状态,那就应该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实行按质论价、诚信交易原则。作品有残破经由修补的,就要如实告知消费者并相应减价作售。但在现实中,因为艺术品的消费者以非行家占绝大多数,故经营者们向来都是按所谓的“...
艺术品市场热钱涌动,2011年春拍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比2010年秋拍增长了20%。伴随成交额的步步高升,“新出炉”的假字画也纷纷浮出水面,甚至有研究者悲观估计,市场上真品和赝品的比例大概是二比八。高度成熟的制假(制造赝品)、造势(宣传炒作)、拍假(拍卖赝品)、假鉴(出具虚假鉴定书)、护假(为赝品辩护)的完整链条大行其道。 自古至今,“真”与“假”的问题与字画交易形影相伴,业内人士疾呼“打...
造假古玉的特征:只有前述之罐子玉,虽与玉极相似,仔细察之,均有气眼。且比真玉则微有蜷脚,久远不润,且脆甚。石之充玉者,骤视之颇相似。但均不温润,且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 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盘擦,亦不显进步。观玩日久者,一见即分别可也。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盖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如磨截原有之一部份,虽由形状上不能知其真伪,但一察其大小...
添款即在无款书画上添上名款或印记,冒充名家或前人; 或将有款作品的本款改为题跋,加添名家之款,冒充为名家画, 这是使真迹成为伪作之举。有时将只在末页署款的画册拆成单页,每页添款后分页出售;有时将大幅立轴一分为二,在无款一半上添款;有时亦在已佚署款的真迹上添款,或无款真迹上添加前人鉴藏印记,这些都是对真迹的画蛇添足,徒增疑点。现分不同情况举例如下: 1,无款画添上名家款。此情况多见,如元...
田黄是石中之王,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追捧,而“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三两金”等民间说法也使田黄的尊贵地位得到凸显,甚至让田黄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如今优质田黄早已以克论价,而一些料好、雕工出色的名家名作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和田黄价格的逐年提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田黄仿制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收藏的信心。田黄的造假方...
琥珀成造假重灾区 专家为琥珀鉴别支招 随着各种珠宝玉石热兴起,涌入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赝品、次品。如今,琥珀早已成造假重灾区。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琥珀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招琥珀鉴别方法。 一、盐水法 把没有任何镶嵌物的琥珀放在密度为1.2g/cm3浓盐水中,琥珀若是浮起来,那就是证明是真的,反之就是赝品。 二、闻香法 真正的琥珀在摩擦时会有一点或者几乎闻不到的很...
沉香既不是沉香树本身,也不仅仅是它的树脂,而是由瑞香科沉香属的树种,如蜜香树、莞香树等树种“结”出的、混合了树脂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 这类树本身并无特别香味,木质较为松软,在遭受各种伤害后,如雷劈、斧砍、虫噬等,伤口处分泌出树脂,由于环境湿热,伤口易受菌群感染,于是,树脂、木纤维、菌群三者综合产生一种病变物,最终形成“次生代谢物”。 在活体树上结香成熟的称为生香;生香遗落地表掩埋于土层的...
随着翡翠开采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其市场价格的不断走高,翡翠造假也开始泛滥,对于收藏者而言,首先是收藏到真品,其次才是升值的问题。 识别翡翠的真伪首先要知道翡翠与料石的区别,料石最易与翡翠混淆。料石为人工熔炼,结构松懈,绿色均匀,虽特意制造的,但看上去很不自然。料石的破处是亮碴,容易损磨而失去光亮。料石体轻,有的有气泡。翡翠是天然矿石,结构紧密,绿色大都不均匀,但很自然,有翠性无气泡,翡翠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