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石狮宝盖镇的这座墓葬具有南洋风格,当地人称它为“番仔墓”。 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墓葬,当地人称“番仔墓”。墓丘呈长方形,四周围墙“护卫”,具有浓烈的南洋风格。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墓地竟刻有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题字。 这是泉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据悉,石狮市相关部门正就该墓葬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预计申...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小石狮子栩栩如生。张海强/摄 5月31日22时,有工人在滹沱河正定县城杨庄段河滩内施工时,铲出八个小石狮子。 昨日16时50分,记者接到热线赶到现场,石狮子已被南岸沙场老板李五珍保存,他小心地把八个石狮子放到一张桌子上。这八个石狮子个头相同,高约二十七八厘米,小巧玲珑、栩栩如生。其中七个石狮子脚部已破损,只有一个石狮子昂首挺胸,脚下是一块方形垫脚石,身体较完整。 李五珍介绍,石狮子是工人在5...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内的一张展板上,狮子的图示编号是第266号,上面的文字说明却显示是第226号。这样的“文不对图”让参观者越看越迷糊。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这尊狮子的编号应该是第266号,展板在制作时出现错误,他们将会尽快改正。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室介绍了卢沟桥的艺术成就,其中包括石狮图片及其文字介绍。在“建国后雕刻的石狮”展板中,...
泉籍省政协委员建议—— 支持石狮灯谜申报国家级“非遗” 石狮灯谜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泉籍省政协委员蔡国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支持石狮灯谜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其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2009年,石狮灯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部分老一辈...
外面山顶烟墩对正行船可防“,指出须以姑嫂塔为航标,掌握驶船方向,就能万无一失。 李国宏馆长介绍说,这本笔记本是1975年元月8日被航海人重新写在本子上的,刚从民间收集收来,全文以闽南方言记录。本子上描写的各港口的暗礁分布、水深、港口是否具备避风的条件,以及如何补充淡水等内容、如何避开暗礁等,具有很强实用性。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的师二村中发现了一对保存较好的明代石狮,体量高大,雕刻精致,是长安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民间石刻,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关于这对石狮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的轶事。 狮子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代表了吉祥,从每逢年节的狮子舞中就可见其一斑,而老宅子门前、庙门前放置石刻狮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组成部分。据介绍,此次普...
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西尾古码头边上,一块岩石上有一神秘图案,很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当地村民无人知晓它的来历。鉴于梅林海域渔民经常打捞到古人类化石,泉州考古界人士刘志成认为,它极有可能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所凿的太阳图腾。这一说法如果成立,说明石狮沿海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 蔓草覆盖岩石图案 神秘图案位于古码头观前卢斜坡处的一块巨大岩石上,四周被厚厚的蔓草覆盖。“3个月...
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西尾古码头边上,一块岩石上有一神秘图案,很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当地村民无人知晓它的来历。鉴于梅林海域渔民经常打捞到古人类化石,泉州考古界人士刘志成认为,它极有可能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所凿的太阳图腾。这一说法如果成立,说明石狮沿海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 蔓草覆盖岩石图案 神秘图案位于古码头观前卢斜坡处的一块巨大岩石上,四周被厚厚的蔓草覆盖。“3个月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