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4月份以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邢台市内丘县城内一处工地上考古清理出北朝至隋唐时期窑炉遗址11座,出土窑炉烧制工具及各类残片约20万件,同时还发现了罕见的隋三彩、唐三彩瓷片以及鸳鸯筒足盘等珍贵文物遗存。 河北省文研所研究员、内丘邢窑遗址考古队领队王会民介绍,在新近的考古发掘中,遗址区不但出土了瓦当,还有烧制瓦当的模子,其中出土的莲花瓣纹饰瓦当形制大,中间莲蓬逼真,规格很高,在古代应该是官府府邸...
遗址中的两层楼住宅废墟(网页截图)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31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市附近的普罗瓦迪亚(Provadia)地区发现了欧洲最古老的城镇遗址,有近7000年历史。 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倒塌的两层楼住宅废墟、残存的防御城墙和部分大门,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00年至公元前4200年。 这座古城被称为Provadia-Solnitsata,大约只有350名居...
10月27日至11月1日,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昨天,参会成员分组到北京八达岭、故宫、颐和园等处参观考察北京古迹遗址保护情况。 昨天早上,理事会专家在八达岭长城开放段考察,对北京的古迹遗址保护称赞有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主席NeilSilberman称赞北京的文化遗址传播、展示工作很有特色。他注意到八达岭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的设立以及“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全国性格局初步形成,并朝着“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150处大遗址为支撑、覆盖全国、全面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迈进。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的一次大提升,也是探索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
考古人员日前认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古泉至少已流淌7万多年,这潭优质泉水极有可能是古人类选择生活在此的主因。 考古人员通过对遗址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的综合考察初步确定,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地处一条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但考古工作者分析后认为,古人类和动物饮用湖水的可能性并不大。 “鄂尔多斯高原咸水湖居多,...
梁水镇土桥闸遗址自2011年被评为十大考古新发现后,一直在陆续出土瓷器、陶器、石碑等珍贵文物。10月30日,在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记者见到了该遗址新出土的文物镇水兽,专家称,其为清朝年间雕刻,名为“蚆夏”。 记者看到,这尊镇水兽轮廓清晰,呈现卧着的姿态,表情温和,身上盖着薄薄一层土质,只在棱角处能看到石头本身的灰黑色。据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李燕介绍,这尊镇水兽长约1...
日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群的保护利用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按照此方案制定的保护规划,阳原县将对泥河湾遗址群进行原址保护,并在泥河湾遗址群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现20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 据悉,该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创意是建时空隧道,把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众多遗址串联起来,游客通过该隧道可以依次到达这些遗址点,亲身体验200...
10月29日下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举办的“海宁皇坟头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海宁召开。本次座谈会旨在对海宁皇坟头遗址的考古工作进行指导,并对其中“叠石圈”这一首次出现的良渚文化遗迹现象进行讨论。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院等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日前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10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村落是不是一定要长盛不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人有生老病死,城有兴盛衰败,村落当然...
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最近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在陕北黄土高原绵延的山梁上,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这一规模巨大的史前城址,堪称北方石筑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初步发掘成果令人惊叹和震撼,为中国文明起...
经过3次发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至今已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专家认为,此处遗址极有可能为重构中国北方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据鄂尔多斯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杨泽蒙介绍,乌兰木伦遗址内涵丰富,出土遗物数量众多,迄今已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骨制品、动物化石2000余件,还有大量炭屑等遗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
经近两年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学家最近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且距离黄河20多公里的石峁遗址,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史前石城遗址,比已知的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的城址都要大,是4000年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古城址。 记者2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全国40余位考古专家,最近对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
杭州的下一个世界遗产在哪里,余杭区的良渚遗址很有希望。 10月27日,来自全国文物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展示设计等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来到余杭良渚,参加良渚遗址遗产阐释展示专家咨询会。 曾主持编制西湖、高句丽、元上都(均成功申遗)等申遗文本的专家陈同滨说,良渚遗址文化价值符合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极具“申遗”竞争力。 良渚...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数量、频繁的人口迁移等等,都为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的进...
阿拉斯加冰河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发现最早的火葬遗迹(uux.cn) 在北美阿拉斯加一处冰河时代的人类学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最早的火葬遗迹。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埋葬方式,同时也展示了古人的生活习俗。 遗址发现于阿拉斯加中部塔纳纳河旁,在一处房屋遗址内的古火坑中发现了一名三岁小孩火葬后的骨骼残骸,这是北美北部最早的人类遗迹。 对遗址中木制品残余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显示其时代约在11500年前,当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