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冯肇宪故居挂牌,其后人在故居前合影留念。 在黄埔古村来燕里巷子深处一民居内,有一口古井,这口古井曾滋养当年营救孙中山的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舰长冯肇宪的童年。如今,斯人已逝,古井尚存,见证世事悠悠。昨日上午,黄埔村举行了纪念冯肇宪诞辰120周年暨广州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仪式。 冯肇宪故居正式挂牌,其未来的保护引发关注。目前,因为历史原因,故居一分为三,由三户人家居住,未能对外开放。针对冯肇...
近日,巴中市11处国家级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 据悉,该保护工程实施的范围为老场街红军石刻标语、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文献、禹王宫红军石刻标语、大石坎红军石刻标语、黑坑子红军石刻标语、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彭家河大院红军石刻标语、北山寺红军石刻标语、邬家营红军石刻标语、佛坎子红军石刻标语、毛浴城墙红军石刻标语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月19日,宁国市中溪镇村民盛某在建房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个古墓葬,内有古瓷器文物10余件。盛某事感重大,主动上交警方。 因房屋年久失修,盛某准备重建一栋新房。12月19日晚,盛某请来工人挖地基时,居然发现泥土里夹杂着一些瓷器和瓶罐,盛某怀疑是古文物,赶紧停止施工并报了警。宁国市公安局中溪派出所民警闻讯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挖出来的数件瓷器和瓶罐造型古朴,同时部分瓷器和瓶罐已严重受损。由于暂不...
留芳岭北面湘雅医院教研楼考古工地第11号墓中保存的陶鼎、陶壶、陶盒、陶豆等随葬品及墓中残存的墓具。 留芳岭北面的湘雅医院教学科研楼项目工地日前已发掘战国及东汉古墓葬13座、宋代及清代古井16口。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知,留芳岭上的这批古墓葬及古井群是于今年10月经市考古所考古勘探发现。随即,市考古所组织人员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考古工作已告结束。 宋代古井群为普通居民生活...
位于房山区河北镇磁家务村的庄亲王园寝遗址,是九代、十三位“铁帽子王”的长眠之地,也是埋葬亲王数量最多的清代王爷坟,历经朝代几乎贯穿清王朝始终。 经历战乱后,庄亲王家族墓只有部分遗址幸存,但文物爱好者担心,眼下正在进行中的棚户区改造,让幸存下来的遗迹濒临灭失。有学者也质疑,该遗址仅有石牌坊被认定为文保单位,其他遗迹均无文物身份。 房山区文委回应《法制晚报》记者称,部分建筑构件已异...
在河南博物院文物库房里,有几件特别的文物引人注目。那是几只漆皮已经剥蚀的木箱子,紧箍的铁皮锈迹斑斑,但箱口发黄封条上的字样依然清晰,每个箱子内壁贴着的文物清单,诉说着5000多件出土于中原的重要文物,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劫难最终分隔海峡两岸的苦难经历。 日前,河南博物院与台湾历史博物馆组成联合调查组,进一步理清和研究河南文物“运台”的历史过程。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将进一步拉近...
南京以红砖砌筑的民国建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上月,南京城墙首次向市民有奖征集散落城砖,引起了大家探究城砖的兴趣。 据估算,南京城墙建造时,共用砖约3.5亿块,其中最珍贵、最精美的,当属一种通体雪白的城砖。以往认为,这种白砖与景德镇瓷器取材相同。最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淳庆通过研究,提出了新观点。 白砖探秘 铭文记载:白砖来自明朝袁州府 南京城墙总体上呈现...
记者12月20日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近日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4825处。 王红光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4825处。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0多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
西城区按照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并启动实施了北京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文物腾退保护计划,计划到2020年完成47项直管公房类文物的腾退工作,带动社会单位管理使用的文物腾退保护,实现一批重大文物建筑的腾退亮相,力争对被认定为文物的全部会馆和名人故居实施保护。 此外,西城区将继续打造德胜门对景、北平居、地百等精品工程,实现北京坊精彩亮相。2017年,浏阳会馆、谭鑫培故居等14处文物...
2016中国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以极其豪华庞大的阵容于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这是沙特阿拉伯文物首次来华展出,主办方希望此展能够向中国观众传递一个全新的沙特,改变“石油”“豪奢”“富得流油”的刻板印象。 展览展出的466件(套)考古与文化遗物均为收藏于沙特各个博物馆中的珍品,是过去四十年间沙特阿拉伯王国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重要成果,其中不乏震惊世人的发现。比如一块距今6000年的人形石碑,...
12月20日上午,“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席苏尔坦亲王共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驻沙特大使李华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沙特驻华大使图尔基·艾勒马迪、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副总裁纳赛尔·纳菲西、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副主席哈班等参加展览开幕活动。 雒树...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印发了《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王三运书记林铎省长关于文物工作的批示和全国、甘肃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紧密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融入...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以极其豪华庞大的阵容于12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这是沙特阿拉伯文物首次来华展出,主办方希望此展能够向中国观众传递一个全新的沙特,改变“石油”“豪奢”“富得流油”的刻板印象。 展览展出的466件(套)考古与文化遗物均为收藏于沙特各个博物馆中的珍品,是过去四十年间沙特阿拉伯王国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重要成果,其中不乏震惊世人的发现。比如一块距今6000年的...
12月2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对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的发掘,出土了400多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初步发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等不同史前时期的文化堆积。这是新疆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自下而上的文化层堆积,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早期铁器时代,遗物内容丰富,地层关系明确,形成完整链条。”新疆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