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国 吴 照面用具 直径12厘米 青铜镜背面中央有一圆钮,钮外侧以高浮雕形式装饰相间排列的四组神人与神兽,镜边缘环绕着乳钉及饰有勾连云纹的圆弧,并刻有铭文:“永安五年十月十九日造作明镜,可以照形……” 神兽纹镜是较为常见的古青铜镜式样,始作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列式、环绕式、区段式、对置式神兽纹镜和佛兽纹镜等多种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以神像(或佛像)与神兽为主纹,再...
清 在清代,北京的店铺建筑形式大同小异,但各家店铺都有不同的字号门面,而且店铺门面装饰华丽美观,各具特色。点心铺、胰皂铺、鞋帽铺、刀剪铺等店铺的门面则有自己特定的装饰。所示图片为“兴发号面铺”和“王麻子刀剪铺”。
三国 蜀 货币 直径2.6——2.8厘米、重3——9.5克 公元213年,刘备攻取成都,建为蜀国政治中心。但官库空虚,遂发行一枚等于过去百枚五铢钱的“直百五铢”,其重量仅为过去流行的五铢钱标准重量的2倍多。同时抑制物价,开办政府管理的交易市场。几个月后,刘备集团库府充实。
清 度器 长35.5厘米、宽1.9厘术 这把象牙尺为营造尺,刻度为10寸,每寸刻10分。因使用日久,两端刻度已磨光。
清 长48.3厘米、宽45.3厘米 这是由直隶承宣布政使司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颁发给窑商徐友松的执照。徐友松,顺天府宛平县人,系清代民办煤窑者。清初,京西门头沟一带商办民窑很多,后因“煤矿刨挖日深,工本运脚既重,窑户无力开采,呈请地方官封闭”。许多煤窑关闭,产量下降,致使煤价上涨。因此,乾隆皇帝两次下令招商开采煤矿,以解决民生大计。在未给商人发窑照之前,清政府对门头沟煤矿管...
三国 魏 兵器 长11.9厘米 弩机上刻有制造年月和工匠姓名。 弩是战国以来广泛使用的发箭兵器,弩机是弩的机发部件。最迟在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曹魏的弩开始由尚方官署的中、左两个尚方分别承制,一个生产“牙”、“悬刀”、“郭”等金属部件,一个生产弩臂等木构件。尚方设有监作吏,总负责弩的生产,中、左尚方各由“匠”组织生产,并有具体负责生产的“师”。 “正始二年...
清 全长686厘米、宽76厘米 这块精美的缎料为红色地,以金线挖织祥云与龙纹,色泽明艳华丽,是江南织造局为宫廷所用专门织造的。 清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而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清代江南织造机构通常分为两部分,织造衙门是织造官吏驻扎及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织造局是经营管理生产的官局工场,生产组织各有...
三国 魏 酒食器 1951年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 长约11厘米 耳杯,古代的名称是羽觞,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最常见的酒具,一般为漆器、青瓷器,长圆形,两侧有把,即“耳”。陶质的耳杯是随葬用品。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曹操之子,文思敏捷,青少年时代就随曹操征战,曹操曾有意将曹植立为政治继承人。曹植处事,任由性情,“饮酒不节”,甚至贻误军事,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
明 全长325厘米、宽79厘米 缎是以缎纹组织的各种花、素丝织物。它的经、纬只有一种以浮长形式布满表面,并遮盖另一种均匀分布的单独组织点,因而织物表面平滑而有光泽。这件牡丹织金缎为清代缎料之上品,十分精美。
三国 魏 货币 直径2.5厘米、重3.4——3.5克 汉朝谷物的正常价格为每石或每斛(石、斛均合20公升左右)30枚至100多枚铜钱。到了汉朝末年,经济崩溃,谷物最高价格为每石几万枚至百余万枚铜钱。货币不再有意义,经济活动改为实物交换。魏国统一中国北方以后,第一代皇帝曹丕于公元221年诏令恢复五铢钱的使用,半年后,因谷物价格仍然昂贵,停止使用货币,直到公元227年,第二代皇帝曹叡...
汉 西汉 盛饮料器 1954年广东省广州市横枝冈出土 高4.7厘米、口径10.5厘米 这是迄今中国出土最早的罗马玻璃器皿。此碗作深蓝紫色,模制成型,外壁及口沿经过打磨,口沿下的阴弦纹也是磨花,磨得不很规整,很像是地中海南岸的罗马玻璃中心公元前1世纪的产品。
汉 东汉 盛饮料器 1955年厂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出土 高3.4厘米,口径5.9厘米 此杯系模压成型,成型后又经过抛光,淡绿色,透明,外壁饰有两道弦纹。经分析,此杯为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成分相符。 大约在西汉武帝时代,中国船队从今广东徐闻和广西合浦等地出发,开通了远达南印度及斯里兰卡的海上航线。通过这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宝石、阿拉伯的香料等被运至罗马帝国,罗马...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长45.4厘米、宽40厘米、厚5.3厘米 此砖的左上方绘一男一女席地而坐,其中男者头上戴冠,身着宽袖长袍,女者头梳双髻,吹奏排箫。右上方有二男伎,一伎右手持剑,剑尖上跳弄一丸,左肘正掷弄一瓶;另一伎则上身袒露,双手舞弄七丸。左下方有二乐人席地而坐,正捧着排箫吹奏。右下方为二伎在表演巾舞,一女伎头梳双髻,双手挥动两条...
汉 东汉 明器 1957年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出土 高11.5厘米 此猴作跪坐状,头微低,左前肢垂直撑地,右前肢上屈至口,似在品尝食物。整个雕塑以白色为底,用黑、红两色彩绘,形体小巧,刀法简练,将一只调皮的猴子微感惶惑的瞬间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武威磨嘴子地处祁连山麓,地势较高,降水稀少,土质干燥。该地汉墓中出土的木雕大多保存完整。这些木雕,大的头、身、尾等部位都是单独...
汉 东汉 明器 1955年河北省望都县出土 高78厘米,长77.2厘米,宽25厘米 此石雕系用整块石灰石雕成,骑马的僮仆头戴黑色平巾帻,身著红地白色流云纹剪襟短衣、粉地红色流云纹大口裤,左手提酒椑,右手提两尾鱼,作欣欣然买酒归来状。 东汉时期,雕塑艺术风格较西汉有较大变化。西汉的石雕作品一般造出大体轮廓,力求简练,东汉则出现了用线条来表现细部,如衣饰、家禽的羽毛等。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