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直径5.7厘米,重73.4克 这件钱币铜质,面汉文“咸丰元宝”;背满文“宝源”,汉文“当五百”。宝源局铸造。宝源局咸丰大钱始铸于咸丰三年(1853年),有铜、铁质两种材质。
三国 径4厘米,重11克 1959年沈子槎先生 捐赠 三国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238—246)所铸大钱。圆形方孔,广穿大样。面文“大泉五千”旋读,篆书。面、背有郭。大泉五千存世极罕,迄今唯见两品。 撰文:王俪阎
径10.8厘米,重437.8克 1961年戴葆庭先生 捐赠 清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天京(南京),并正式开铸太平天国钱。此钱为太平天国大花钱,面文 “太平天国”对读,宋体;宽缘部饰二龙戏珠纹,其下有寿山福海,寓意吉祥。背文穿上、下对读“圣宝”,左右饰双凤;宽缘部饰八吉祥徽,即宝盖、法轮、金鱼、 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此钱郭缘精整,纹饰生动。 ...
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120年的东钱湖是怎样的?和现在美丽的东钱湖有什么不同? 记者昨日通过报料人戴先生提供的线索,从发现人罗经衍那里看到了《宁郡东钱湖全图》。这是一张清代光绪年间手绘的东钱湖全图,距今已有120年。令人称奇的是,该地图不仅地理位置标注极为精准,而且根据罗经衍的说法,按照此图计算东钱湖的面积,与现在官方提供的数据相差无几。 1 在王安石庙偶尔看到这幅图...
汉 新朝 通长36.4、柄长21.5、斗口径14.9厘米 1958年史树青先生 捐赠 斗身圆形,宽口沿外折,弧壁,圆底。器内底饰钱鱼鸟纹。斗柄断面呈半圆形,柄面有刻度六寸,长13.4厘米,寸与寸之间以三个并排尺星相间隔,由此折合出一尺为22.3厘米。西汉时沿用秦度量衡制,据实物测知,西汉尺最大为25.6厘米,最小为23厘米。新莽的度量衡制则略小于秦制。从此熨斗的形制和尺寸推断知为...
战国 齐 (前475-前221年) 传世品 钱径3.5厘米,重11克
五代十国 十国 楚乾化元年(911年) 径4.3厘米,重36.6克 天策府宝是十国时期楚武穆王马殷所铸。马殷曾受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为纪念此事铸天策府宝。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质地,边廓坚挺,厚重,文字端庄秀丽,铸量少,其中铜钱鎏金者极罕见。旧谱传有铅质大钱。(王媛雪)
宋 西夏 大德年间(1135 - 1139年) 径2.95厘米,重8.4克 西夏钱币是仿宋钱铸造的,它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制,以小平为主,兼或铸造有折二钱,但数量不多,铜铁钱同时并用,文字有汉文钱和西夏文钱两种。大德通宝是西夏崇宗大德年间铸造的汉文钱,有大小两品,字体与“元德”钱类似,具西夏风格。(王媛雪)
宋 北宋 靖康年间(1126 - 1127年) 径3.17厘米,重7.5克 靖康通宝是北宋钦宗在位时铸造的,由于钦宗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因使用时间短、铸量少、版别多,而非常珍贵。靖康通宝有大小之分,字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计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铁钱,还有个别银质钱。(王媛雪)
洞窑出土了大量古钱币。 西安晚报 图 近日,陕西宝鸡凤县一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意外发现大量古钱币。经初步清点,共发现汉五铢钱201.5公斤,夹杂极少许货泉钱。宝鸡市文物旅游局考古专家5月5日赴现场调查。 藏钱洞窟位于土崖上方 距地面5米距崖顶1.5米 据凤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勇介绍,4月25日清晨6时许,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太凤高速公路TF-0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报警,...
中国书法市场具有“礼品经济”的特征,有送无卖、有卖无价、有价无市,相比绘画市场其表现一贯疲软低迷。相对低迷的书法市场,启功字画绝对是受追捧的一位。 广州博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认为启功作品不属于增值性和投机性市场,但是其作品流通性非常好,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作品变现能力都比较高, 称得上书画市场的“硬通货”。而且“盘子”也足够大,剧升骤降“庄家骗散户”的几率相对较小,这就决...
清 径11.3公分,重626克 这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钱币,阳面有“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天国”等字样。太平天国钱币始铸于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后,铸造机构称“铸钱衙”。所铸钱币,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流通。另外,还铸有非流通的镇库钱和大花钱。镇库钱是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先铸造的特大型超重钱,作为钱库镇邪之用。大花钱是太平天国举行重大庆典时特铸的纪念币,作为赏赐给...
元 径4.67厘米,重25.4克 吉祥钱。面纹对读“大元国宝”,玉筋篆体;背面饰龙赶珠图案。吉祥钱不是流通货币,常为人们求吉祥、避邪所用,多见民间铸造,而该钱是元代官铸,堪称吉祥钱中珍品。
在近几年伴随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收藏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尤其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出现了不少知名收藏家。记者近日在友人的引荐下,采访到福建省石狮市古钱收藏家林志坚先生,有幸欣赏到他收藏的部分精美清代母钱,聆听了林先生如数家珍的藏品介绍和采访到他的收藏趣事。 中国历代货币文化见证了数千年文明大国的历史,承载了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社会、民俗、铸造等诸多信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探索有重大意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