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武丁时期 拓片著录于《甲骨文合集》6057正、反 传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长22.5厘米、宽19厘米 这是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下部,骨正、反面刻满长篇卜辞,字口涂朱,内容是商王武丁分别于两个月之内的癸未、癸巳、癸卯与癸亥四日,占问本旬之内是否会有灾祸。 骨正面刻辞: 癸未卜,… 癸巳卜,贞:旬亡?王占曰:有求,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告曰:土...
“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于4月3日—5月6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展品数量达33件套,是张伯驹鉴藏书画的一次大汇聚。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他曾被启功先生誉为“天下民间收藏...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高30.8厘米 这件陶俑戴头盔,身穿袴褶服,外罩明光铠,左手扶盾牌,右手原持兵器已失。陶俑双目圆睁,嘴角下撇,表情狞厉,表现出无畏的气势。 北朝墓葬中有时出土这种面目雄强的武士陶俑,尺寸大于普通武士俑,数量一般为一件,也被称为镇墓武士俑,希望能用来恐吓骚扰墓主的怪魅,起到驱邪的作用。 北朝陶俑一般头部较...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杨思勖墓出土 高40.1厘米 两俑均系大理石质,有贴金,多剥落。均立在方形座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衣,腰束黑带(涂墨),衣的前襟撩起掖于带内。下着袴,足穿黑靴。其中一俑双手胸前抱拥一套兵器,腰间左右佩戴一套兵器(见照片)。另一俑亦腰间左右佩带兵器,但右手于胸前执一杆形物,因上下均残,究系何物不详;左手抚剑(见线图)。从他们的装束和佩...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贞墓出土 高89厘米 此俑立于台座上,戴盔,穿甲,围绿色颈领,领下两角外卷作云状。盔、甲均以赭黄色为主,胸部的纹饰及甲的周边多是黄色及绿色釉,肩甲为龙首张口衔臂的形状。腰束绳形带。下身白裳长垂至地面,足穿靴。 此俑服饰基本写实。唐代甲胄主要是“明光甲”,头盔有护耳、护颈,背甲为一整片,胸甲分为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一圆形护胸。胸甲和...
汉 西汉 皮腰带上的一种铰具 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 长11.1厘米、宽8.4厘米 此铜牌上饰骑马武士的图案,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中国古代把北方的带牧民族统称为胡,西丰西岔沟地处匈奴活动区之东,铜牌属于东胡族遗物。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
唐 明器 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4.5厘米 此铜人头戴尖盔,身穿战甲,左手外扬,右手高举,箭步稳实,作比武状。其形象生动,小巧玲珑,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技术水平。
图为: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外景。(通讯员 龙钢 摄) 3月27日,在见证中国近代工业梦想与辉煌之地——武汉汉阳铁厂十里钢城旧址,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创办的自强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等,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前身;创办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则开创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光荣与梦想,...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进校园,推进我省非遗武术传承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3月24日,由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幼高专承办的山东省非遗武术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李成银教授、研究中心负责人郭会丽,来自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学院、泰安医学院、德州学院等高校的非遗武术专家学者...
唐 此诗大意是武则天陪皇帝到少林寺,见先妃营建之所尚未完工,心感凄凉,即题诗一首,以述悲怀,并派臣下进行营修。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高71.5厘米 此俑则头戴兜鍪,身着明光铠,绿地宝相花战裙垂至靴面,足蹬黑靴,肩部披膊上层作虎头状,从虎口之中吐出饰金边的绿色披膊。右臂前屈,手中似握有武器。表情威严恭谨。两俑均彩绘贴金,立于黑色台座之上。 郑仁泰墓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土了大量罕见的精美文物,从内容到数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有关规制,尤其是墓中随葬了...
隋 明器 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郭家滩罗达墓出土 高27.1厘米、长20.5厘米 此俑头戴尖顶兜鍪,身穿明光铠,肩披覆膊,胸前有两圆护,下身着战裙,脚蹬长靴,坐马披以铠甲,是当时重装骑兵形象。文献记载,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较完备的马铠,南北朝时期已较普遍使用,这和当时少数民族长于骑兵作战有关。身穿铠甲的战士骑着穿上马铠的战马为当时的重装骑兵。隋朝时,军队的主力仍旧是这种重装骑...
隋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34厘米 此两俑头戴盔,有护耳、护项,身穿明光铠,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腰束带,肩部绘有黑花,下着袴,足穿黑靴。右手下垂,拳间有孔,似原执武器,左手曲于胸前,下按一长方形盾牌。盾脊微凸,中心绘一黑彩兽面饰。制作时,头与身躯分别模制,再将头部插入躯体粘合,全身先涂白粉,再于一定部位施以朱色或墨色。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战争频繁,因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