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关键词:屯留宋村金墓 壁画和寓意 杂剧 二十四孝故事 山西屯留宋村金墓是一座砖筑单室“类屋式墓”。墓室坐北朝南,平面接近正方形,攒尖顶。墓室内壁保存有精美的彩绘壁画,并有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的墨书题记 。这是宋末金初最为重要的墓葬资料之一。 屯留宋村金墓为晋南地区典型的单室“类屋式墓”,墓室东西长2.4、南北宽2.29、高3.65米(图一)。墓葬规模并不大,但砖筑墓室内雕梁画...
据专家介绍,该墓葬结构完整、满室彩绘,为宋代中原地区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记者昨日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焦桐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登封唐庄发现了两座宋代壁画墓(如图)。较大的一座墓室内壁画因水浸已被破坏,较小的一座墓室内保存较好。 这两座宋墓墓室均为六角形,砖石仿木结构,墓道为阶梯形。保存较好的那座墓葬墓门、甬道、墓室都绘有精美的壁画。 ...
2010年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登封市文物勘探队,对焦桐高速公路登封唐庄段工程施工沿线范围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发掘。通过一个阶段考古发掘后发现,该施工范围内暴露古代文化堆积层及古代墓葬4座,尤其重要的是发现1座较为完整的宋代壁画墓。该墓葬形制较小,座北朝南,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阶梯式土圹结构,墓门由普柏枋、阑额、上额、门额、门簪、立颊、门砧组成,正...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磁县宋代壁画墓成功整体搬迁,这标志着该省首例同类墓葬整体搬迁工程成功。 据介绍,这座宋代壁画墓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磁县段文物勘探与发掘中发现的。壁画墓呈八角形,穹隆顶,直径为3米,深3.5米。 据悉,为确保该壁画古墓文物安全,经过加固处理,该墓已被成功安放至以北朝博物馆为主体的磁县北朝历史文化产业园广场。(新华网河北频道)
近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磁县宋代壁画墓成功迁至北朝历史文化产业园,标志着河北省首例同类墓葬整体搬迁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磁县段文物勘探与发掘工作全面、顺利结束。31日上午9时21分,伴随着一声哨响,磁县宋代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第二阶段工程顺利启动,一座经过加固处理的古墓在起重机的牵引下,按照地面指挥人员的哨令有序的升高、移位、转向、下降,9时28分,该古墓稳稳地落在了运...
历时50天后,桂阳县刘家岭宋代壁画墓考古发掘及室内器物绘图、照相、拓片等工作已结束。昨天,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初步整理,考古工作队认为,该墓的发掘丰富了南方壁画墓的资料,但因壁画保存不甚完好,其酥酚、脱落严重,很难揭取修复用以展示和长久保存。据考古工作领队谭远辉介绍,目前刘家岭宋代壁画墓的壁画内容已基本确定,其中甬道内东壁所绘为3个侍女;西壁脱落较严重,初步认定应为备宴图;墓室门两侧为门...
2010年7月26日,郴州桂阳县一台挖土机不经意间挖出了千年前的古墓丽影——湖南墓葬规模最大、壁画内容最丰富的壁画墓。近日,记者从省考古所获悉,这座宋代壁画墓的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墓中壁画、地画令人惊叹,但墓主人身份仍不得而知,留下不少谜团。 “墓室内壁画和地画内容丰富,最奇特的地方是出现了不少类似仙童小娃娃的图案,这在西方画中常见,但是在我国比较少见。”据本次考古工作领队...
9月3日,桂阳县刘家岭宋代壁画墓的考古发掘及室内的器物绘图、照相、拓片等工作结束,前后历时50天,圆满完成了任务。经初步整理,取得了以下收获和认识。 1.在原有报道的基础上修正和初步确认了壁画内容。其中甬道内东壁所绘为三个侍女;西壁脱落较严重,初步认定应为备宴图;墓室门两侧为门神。墓室西、东两壁的上部分别画青龙、白虎,根据人骨架方向定位为左青龙、右白虎;青龙、白虎下各为18个执兵器的武士(部分脱落...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日报道,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平壤市乐浪区东山栋一带,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纪至5世纪初的构造形态独特的高句丽壁画墓穴。报道说,墓穴的坟包交替使用石灰、木炭和泥胚打造而成,这是在其他墓穴看不到的。该墓穴是迄今已知高句丽壁画墓穴中规模较大、构造形态较为独特的墓穴之一。据报道,墓穴长12.8米,宽2米至2.4米,石制墓穴内有走道、前室、左右两个侧室、间道和内室等。前室...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洛阳一农民在搬迁挖地时,发现宋代壁画墓穴,经考古发现并出土了“二十四孝图”。昨日,记者从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得知:此次发现的壁画墓将整体搬迁至古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保护展示。 ●土陵迁坟 “二十四孝图”现身 据了解,6月下旬,洛阳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的一户村民,在给村北的土陵迁坟时,无意中把旁边的土墙捅出了一个洞。“咦?这土墙壁上咋还有图...
古墓内的壁画。 古墓外景。 古墓内。 壁画上的门吏。 “孟宗哭竹”图。 洛阳网7月12日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这四句话说的是二十四孝图中的“孟宗哭竹”,可谓家喻户晓。12日上午,记者在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采访时获悉,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此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土洞形壁画墓,墓室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包括“孟宗哭竹”、“王祥卧...
古墓内的壁画。 古墓外景。 古墓内。 壁画上的门吏。 “孟宗哭竹”图。 洛阳网7月12日讯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这四句话说的是二十四孝图中的“孟宗哭竹”,可谓家喻户晓。12日上午,记者在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采访时获悉,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此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土洞形壁画墓,墓室...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邯郸磁县文物保管所获悉,宋代砖室壁画墓预计6月14日整体搬迁至地面,待墓室水分风干一月左右,再搬运至该县北朝历史文化产业园区。这是我省第一例同类砖室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 据悉,该墓是2006年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在磁县南来村西二一九工厂南侧的“南水北调”渠线内发现的,由墓道、甬道、墓室3部分组成,全长8米,直径为3米,深3.5米,墓壁共分7壁,皆有彩绘壁...
6月18日,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文物保护处处长刘志敏、副处长张文瑞等一行赴邯郸磁县,视察了由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宋代壁画墓整体搬迁保护工程。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磁县文体局副局长赵学锋等陪同,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任亚珊就壁画墓整体搬迁工作做了汇报。磁县宋代壁画墓是2006年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的,墓壁皆有彩绘壁画,内容以宴饮为主,生动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因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