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永康市文物办收到市民徐桂康上交的一件石刻文物。经初步认定,此文物为八面石幢幢身,长1.08米,最大径14厘米,上下两端为榫卯结构,八个立面均刻楷书两列,部分文字已磨损。经辨别,此件石刻立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十月三日,主要内容记载了该寺从南朝齐至唐代,迁址、扩建等历史沿革,包括修建寺宇的僧人和施主姓名,是目前永康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刻文物。 值得关注的是,石刻文字首句关于永康置...
12月7日上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发现杭州2018——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向各大主流媒体通报考古所2018年度考古成果。在杭媒体记者以及文博单位的同行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8年度,市考古所配合“拥江发展”、“美丽城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轨道交通五年攻坚计划”、“钱江新城二期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对梅城古镇、吴越王陵与衣锦城址、南宋皇城遗址等开...
记者从河北省临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保人员近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方金代陶制墓志铭,铭文显示烧制于“金代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距今已有830多年历史。专家表示,墓志铭的发现对于研究金代时期砖陶烧造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 该墓志铭为竖碑式,长70厘米、宽37厘米、厚9.5厘米,陶砖材质,表面光滑细腻,叩之有声。墓志铭上方用篆体刻有“金故郭公墓铭”六个大字,铭文字体为楷书,共计720...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在近日结束的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8年度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金代的木构水井、窑址和神庙排水系统等遗迹,为进一步探明神庙的形制、结构等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高敞台地上,距离长白山天池约50公里。该遗址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介绍,...
山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对外公布: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了东魏冠军将军、豫州长史孟鸿墓,对研究晋阳地区东魏和北齐的政治文化、社会习俗有重要意义。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主任赵杰介绍说,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孟鸿墓进行了发掘。之后,又进行了资料整理与研究。 据了解,孟鸿墓葬具为一棺一...
记者从河北峰峰矿区获悉,磁州窑艺术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一方金代童子捶丸豆形瓷枕。峰峰矿区文保所所长张林堂介绍, 这方瓷枕上的“童子捶丸图”是一幅反映金代捶丸运动的真实写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更为佐证中国古代捶丸运动与高尔夫运动“源”与“流”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这方豆形枕长23.5厘米,宽20厘米,高9.5厘米,胎质浅灰,釉色乳白,正面为童子捶丸图,侧立面饰以卷草纹,底部有“...
历经10余年6次勘探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城南约2.5公里处,发现了约5000年前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日前登上这个被岷江环绕、名叫营盘山遗址的二级台地,但见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草木繁茂。局部遗址上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各型房屋基址20座、灰坑120余个,窑址3座及灶坑12座,还发现一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根据碳14年代测试数据,营盘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5...
近日,2018年度喇家遗址考古发掘验收及保护论证会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院校和考古单位相关专家及省、市、县三级文物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2018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喇家遗址博物馆对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发掘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发现遗迹129处...
位于陈仓区新街庙镇吴山东路的祭祀遗址(12月7日摄)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吴山祭祀坑内出土的祭祀用的青铜车軎(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陈仓区博...
日前在延安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爆出,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多座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此外,发掘出大型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和两座附属小型院落,出土了大量槽型板瓦、筒瓦、玉器等珍贵文物,显示出该遗址在北方地区较高的层级地位。 延安芦山峁遗址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群远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
记者29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第二次青藏高原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科考队)在西藏林芝立定村新发现早期人类活动遗迹点。 据了解,科考队在林芝立定村通过清理3个文化层剖面,采集到陶片、石制品、动物骨骼、炭屑及浮选、植硅体土样。此外在该地点东南部还发现两座被破坏的竖穴土坑墓,部分人骨风化严重且暴露在外。 据介绍,该遗存的发现将填补藏东南区域人类早期活动史,...
埃及古物部当地时间11月28日发布的照片显示,埃及考古学家在开罗南部的金字塔建筑群中发现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木乃伊。埃及古物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代赫舒尔阿蒙尼米哈特二世的金字塔东南部地区工作的埃及考古小组发现了许多许多古代墓葬,内有8具棺材。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自10月29日起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综合科学考察第一阶段的田野调查工作。 加日塘石器遗址剖面清理 科考队先后对拉萨河、雅砻河、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等以往发现的石器采集点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调查人类活...
历经10余年6次勘探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城南约2.5公里处,发现了约5000年前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记者日前登上这个被岷江环绕、名叫营盘山遗址的二级台地,但见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草木繁茂。局部遗址上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各型房屋基址20座、灰坑120余个,窑址3座及灶坑12座,还发现一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根据碳14年代测试数据,营盘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5300—46...
记者从河北省武安市文物保护部门获悉,文保人员近日发现了一处摩崖造像群,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该造像群为唐代早期所刻,这对研究冀南地区的历史雕刻工艺、民风民俗等有重要意义。 新发现的造像群位于武安市伯延镇双玉泉村东,这里山势陡峭,人烟稀少,造像群刻于一宽约2.4米、高约2米的石壁上,石壁表面较为光滑,造像自左向右依次排列,共有四龛。 武安市文物专家说,从该摩崖造像群的造像特征看,它符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