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的宁夏,新近又发现了20余公里的宋代长城,改写了以往文献的记载,填补了宁夏这类遗迹的空白。 新发现的宋代长城遗迹,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虽然保存状况较差,但考古人员根据其构筑特点和现场遗物,还是能够认定它是宋代修筑的。而时间跨越千年以上的战国长城与宋代长城在同一地区并存,则充分说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具有延续的文明历史。 宁夏明长城资源的调查,于...
剑齿虎头骨化石在展出。(资料图片) 现在要在江苏找老虎,恐怕只能去动物园了。但如果你能乘上时间机器,回到遥远的中更新世,你将在江苏大地上看到很多老虎。虎年即将到来,记者昨天采访了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许汉奎研究员,听他讲述了十多年前专家们在南京葫芦洞发现老虎化石的奇趣之旅。通过他的讲述,一只华南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汤山古溶洞里发现动物化石 南京东郊的汤山距市区约28公里,是一座东...
2月8日,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公布,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工作中,我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700处,其中新发现2552处。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已基本结束,“三普”工作即将转入第三阶段。 我省已确定将新发现文物中的9处重要文物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管理局局长冯兴禄介绍,2009年是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的关键之年,截至12月31日,全省参加...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中新网成都2月8日电(邱萍 刘军)记者8日从四川省宜宾县李场镇获悉,该镇画眉村的一采石场内发现大量以鱼类为主的水生动物、植物化石群。 记者随后赶到现场看到:新发现的鱼类化石在乳黄色的岩层中开采的石板间,其纹理异常清晰,鱼鳍、鱼鳞等结构完整,形态生动,如同活鱼一样栩栩如生。用手触摸,有刺手的感觉;用指甲刮,有鱼鳞落下;用手捏,呈粉石状。图案大小不一,大部分长约12厘米左右,宽约8厘米左右。其图案...
新华网拉萨2月5日电(记者边巴次仁)5日上午在拉萨召开的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会上,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宣布,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基本结束,在此期间,共发现14大种类40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12月,西藏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立了12支普查队伍,投入3000余人次力量,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民间开展普查工作,初步掌握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
祭坛 马坑 M27凤鸟纹玉饰 山东省文物局4日在济南召开山东高青陈庄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山东高青陈庄遗址考古发掘的相关情况,成果主要包括发现山东地区最早的周代城址以及夯土祭坛等。 山东省文物局消息,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通报了山东高青陈庄遗址考古发掘的相关情况。高青县陈庄遗址发掘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胶东输水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从2008年10月开始,...
陶制古瑟。王致同 摄 中新网镇江2月7日电(王春龙王茗倩)一件西汉时期的陶制古瑟今日在江苏镇江梦溪博物馆亮相。据业内人士介绍,像这样历史久远,并且用民间制陶工艺做出的古瑟,在收藏界极其少见。 记者现场看到,古瑟保存十分完整,由陶土烧制而成,专业称之红陶,是陶艺的一种。琴身长约600毫米,上底宽为140毫米,下底宽210毫米,厚60毫米,古瑟两端分别有七个孔及七具琴码,用于安装琴弦,故称之为“七弦”...
近日,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后留村西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范围内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经勘查,该遗址地表有灰色布纹板瓦、白釉和黑釉瓷片。在12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发掘灰坑69座,道路1条。出土一批宋代瓷片,大多是磁州窑产品,为碗、罐、盘、钵等生活用品。灰坑多是当时人们生产活动留下的遗迹,多座灰坑内有砖坯遗存,有些坑壁留有挖掘时留下的工具痕。根据遗迹以及出土遗物断定,此遗...
蛟川七眼桥 在蛟川街道陈家村五丰自然村高架桥下发现了一座快被埋没的“七眼桥”。这是宁波镇海区至今发现的一座孔数最多的石平古桥。该桥长20余米,宽1.8米,高约4米。通体用长石板砌筑而成。当中共有六个桥墩,用“年糕状”石块叠砌而成,便于减少水的冲力,每一桥墩间铺三块石板,共用21块石板铺成。中间桥板两侧均刻有“七眼桥”三字,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里人重修”。据初步考证,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经过近17个月的发掘,我国考古人员在山东境内一处古城遗址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山东省文物局4日宣布,“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是这次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将成为揭示这一城址地位和性质的重要线索。 据了解,这一遗址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庄村,故称陈庄遗址。遗址的发掘从2008年10月开始,截至目前,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据介绍,考古人员在已发掘9座墓葬中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发现6件铜器...
漆器碎片上绘制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摄影/刘晋川 古墓内的青铜剑。 发掘现场。 寒光未褪的青铜宝剑、纹饰精美的成都漆器……昨日,在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寺经坪的108国道改线工程工地,一座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古墓被揭开神秘面纱。专家表示,就在县城附近,还曾出土过刻有“成都”二字的矛。 现场 青铜宝剑现身墓内 “快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