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有关方面获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旗王府――定远营古城保护修缮工程,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其王府修缮等三项工程已基本完工。 所谓定远营古城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的旧称,是清朝雍正年间,朝廷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修建的居住之地,历来有“塞外小北京”之美誉。据专家介绍,定远营古城南北长约350米...
作为第二届十三陵国际旅游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明十三陵最后一座未修缮陵寝的裕陵保护修缮开工仪式于2011年9月7日在明裕陵祾恩殿前隆重举行。这是十三陵特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继德陵抢修工程、康陵抢修工程、庆陵抢修工程、泰陵抢修工程、茂陵抢修工程后十三陵特区有计划保护修缮陵寝的又一重大工程。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已正式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这意味着被当代史学界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将得到系统保护和修复。记者8日从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获得如上消息。所长王奎说,该石窟因年代久远,经风吹日晒和大雨侵袭,多数裸露在外的洞窟本体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和损坏,石窟内壁画也多有脱落现象。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rd...
明年底完工后暂不对公众开放7日今天上午,明十三陵最后一座未修缮的陵寝裕陵正式动工修缮,而上一次对该陵的修缮是200多年前。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12月底修缮完后,裕陵暂不对公众开放,文保爱好者可预约参观。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皇陵,始建于天顺八年(1464年)用时4个月,占地约2.62万平方米。今天上午,记者走进裕陵,映入眼...
北京明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残陵——裕陵9月7日起正式动工修缮。这是继乾隆年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修缮之后的最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皇陵,始建于天顺八年(1464年),占地约2.62万平方米。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使明陵得到了保护。历经200多年的...
人正在天安门城楼两侧的观礼台上进行修缮工作,以靓丽的容貌迎接国庆佳节的到来。图片来源:CFP 2011年09月04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外围搭起了脚手架,围起了绿色围挡。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此次施工是为了迎接国庆节,天安门地区开展的环境布置工作。施工将持续到九月中旬。
3日上午,门头沟戒台寺千佛阁启动复建工程。据门头沟区介绍,此次复建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工程完工后,始建于辽代的千佛阁将再现昔日宏伟风貌。 据了解,戒台寺是我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千佛阁因供奉1680尊木雕佛像而闻名。据了解,此次千佛阁复建工程分两期,一期基础工程9月开工,2012年4月竣工,包括勘探现存遗址,加固地基。二期地上主体建筑将于2012...
崂山区日前召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白云洞修缮工程前期概念性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有关专家就设计方案、修复依据、基本设计原则等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白云洞、关帝庙于2007年与崂山其他9处古建筑共同作为崂山道教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大仙山巅,始建于唐天宝二年,洞后原有一古松,构成云洞蟠松奇景,为崂山十二名景之一。关帝庙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之猪头峰下,始建于明...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记者从凤岗了解到,为进一步擦亮客侨文化品牌,该镇计划投资一千万元对纂香书室、洪全福故居等五个文物遗址进行修缮保护。作为首个启动项目,连日来,测绘人员全面测量纂香书室,并为制定科学修缮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纂香书室位于凤德岭村上村小组南面的门坪,长29.6米,宽20.4米,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书室建于乾隆中期,是该镇现存不多的清代古建筑。据《凤岗镇志》记载清嘉庆年间,“...
施工人员开始对老建筑进行修缮。 随着万寿宫等一批老建筑动工修复,百花洲片区的改造工程拉开序幕。 30日上午,记者在百花洲片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一处清末风格的老宅子的房顶进行修缮保护。施工方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将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维修,除了对房顶进行维修外,同时还将对房体结构进行加固。不远处,万寿宫修缮工程也已经动工了。万寿宫是当年江西会馆的主体建筑...
8月30日,几名建筑工人正在宜宾武庙修缮工程工地上搬运石料。宜宾武庙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存正殿、前殿及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建筑群。由于武庙长期未进行修缮,残损十分严重,2011年7月15日,武庙修缮工程正式动工,预计工期150天,施工范围包括正殿、东西厢房、前殿及天井、围墙、修缮面积1185平方米。
78岁的周阿婆住在阊门内下塘街陆肯堂、陆润庠故居。近两个月,细心的周阿婆发现,二楼靠楼梯西南角的屋檐有些塌陷。这幢状元老宅年逾百年是控保建筑,而周阿婆又一时找不到这幢老宅的娘家人,找谁来修成了难题,无奈之下,周阿婆想到了找晚报帮忙。 记者闻讯后赶到了下塘街10号,门口挂着一块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立的牌子:陆肯堂、陆润庠故居。跟随周阿婆来到二楼楼梯口,抬头就能看到屋檐西南角两段原本成直角的木...
昨日,记者从凤岗了解到,为进一步擦亮客侨文化品牌,该镇计划投资一千万元对纂香书室、洪全福故居等五个文物遗址进行修缮保护。作为首个启动项目,连日来,测绘人员全面测量纂香书室,并为制定科学修缮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纂香书室位于凤德岭村上村小组南面的门坪,长29.6米,宽20.4米,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书室建于乾隆中期,是该镇现存不多的清代古建筑。据《凤岗镇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岭...
龙母祖庙 29日农历八月初一,是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龙母得道诞头一天,超过两万粤港澳及广西等地的善信和游客齐聚龙母祖庙,举行公祭纪念龙母娘娘民俗活动,并启动祖庙百年大修缮仪式。 据地方史志和祖庙的庙志记载,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期,距今2200多年的历史,祖庙自兴建起,屡经兴废、扩建和重建,其中大的修缮就有13次之多。 当地文物部门称,现存龙母祖庙的主体建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据了解,2010年9月,中央财政确定用5年左右时间投入资金6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其中5.2亿元用于文物本体保护,8000万元用于山庄水系治理。而承德市文物局局长郎俊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6亿资金中已经有9700万到达承德市财政局,用于宫墙维修的702万更是全额到账。 但对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维护修缮,承德市避暑山庄方面却仍称困难重重。首先,任何对于文物的大修必须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