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9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脆弱珍惜文化遗产因长期受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及产生多种病害。对此,甘肃官方日前批准立项建设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以探索保护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据了解,该实验室主要围绕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环境研究、病害机理与保护材料研究、生物病害防治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等5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如构建各类环境影响因...
记者19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脆弱珍惜文化遗产因长期受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及产生多种病害。对此,甘肃官方日前批准立项建设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以探索保护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据了解,该实验室主要围绕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环境研究、病害机理与保护材料研究、生物病害防治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等5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如构建各类环境影响因素的综...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兰州召开张掖黑水国遗址2011年度考古工作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从文化分期、浮选植物鉴定、动物鉴定、碳样测年数据、人骨遗骸锶同位素比值分析、遗址人群的食性及家畜分析、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黑水国遗址反映了四坝文化较强的延续性...
这棵唐代古槐历经大火而不死 古槐的树干已经完全中空,但仍能发出新芽 工人正在给唐代古槐进行加固保护 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史前时期人类始祖太昊伏羲氏的故里,伏羲庙中一棵棵古树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的文明史。记者15日从天水市外宣办获悉,近日来自北京的古树保护专家对伏羲庙一株唐槐进行了考古鉴定和全方位保护。在考古中发现该树在古代曾遭火灾不死,树根下更...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兰州召开张掖黑水国遗址2011年度考古工作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从文化分期、浮选植物鉴定、动物鉴定、碳样测年数据、人骨遗骸锶同位素比值分析、遗址人群的食性及家畜分析、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黑水国遗址反映了四坝文化较强的延续性,通...
12月6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组织召开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文物保护专题研究报告》评审会。省内部分文物保护、岩土工程、力学等方面的专家,兰州市轨道办、兰州市文物局、兰州市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铁成检测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评审会。会议由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主持。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是兰州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西起陈官营,东至东岗镇,...
据甘肃省科技厅网消息:12月7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敦煌研究院承担建设的“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副巡视员王彬,省文物局副局长马玉萍出席了会议。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专家组由原兰州大学校长胡之德教授,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故宫博物院陆寿麟研究员,中科院寒旱所赖远明研究员,兰州交通大学范多旺教授,中国科学...
金城冬意渐浓,名为《生生不息——关山月美术作品展》,却带给观众一股岭南画派的热流。浓缩了关山月先生半个多世纪创作精华的60多件书画作品,今天亮相省博物馆。关山月先生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1935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始终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他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书画作品。此展作品,...
60余件关山月美术作品首赴甘肃展出22日,甘肃省博物馆联手广州艺术博物院,为甘肃首次带来了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的美术作品。此次共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珍藏的关山月先生艺术精品60余件,作品涵盖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国画精品为主打,兼收写生、书法等多个门类的艺术精品。作为岭南画派当代杰出代表人物,关山月于1935年进入春眠画院跟随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学画,在艺术...
杨艳敏 摄 中国秦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甘肃礼县,境内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已经完工,该馆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由于安保等程序还未到位,尚未开馆。此馆为仿古式三层建筑,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8350平米,陈展面积3600平米。开馆后,馆藏将由原来的500余件增加到4000多件,包括青铜器、石器、陶器、骨器、铁器、瓷器、金器等藏品,还藏有古籍资料一万余册。
近日,随着2011年度甘肃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150余处房址、墙体、墓葬等遗迹以及1000余件(组)遗物重见天日,这为进一步揭秘40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河西走廊的冶金和金属贸易活动提供了一手资料。 据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已发掘面积345平方米,勘探面积3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房址、灰坑、灶坑、窑址、墙体、墓葬等遗迹150余处,获取各类遗物1000...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省文物保护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文物保护工程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保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2011年11月21日至28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举办了全省文物保护工程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的146名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这是该省建国以来举办的首次文物保护工程培训。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有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法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文物保护方案勘察设计...
作者:晚报特约记者 张明祥 本报讯近日,庆阳市华池县公安局第三次派出追捕组,再赴河南排查抓捕,将潜逃11年之久的震惊全国华池双塔寺古塔被盗案一名主犯马超抓获。 2000年3月,受河南人高健、马超、赵未臣(均在逃)的指使,陕西省延川县农民曹小清(在逃)、曹延清弟兄二人打探得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豹子川有两座古塔。曹小清、马超、赵未臣先后到达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双塔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车舆价值挖掘及复原研究”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并立项实施,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随葬车舆有望在两年后复原。 记者15日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中国古代车舆价值挖掘及复原研究”项目以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随葬车舆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发掘、高清照相、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最大限度提取和记录车辆的尺寸、形制、装饰等原始信息,利用扫描电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