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9月21日至10月31日,高安文物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市华林周岭古代造纸作坊遗址进行了调查考古发掘工作。经发掘,发现了宋代至明代时期的水碓9处、沤竹麻坑10多处、槽房10多处等造纸作坊遗迹,出土了宋代至明代时期的青白瓷、青瓷、青花瓷、黑釉瓷、白釉瓷等几百件瓷器,还出土了宋代铜钱、元代铜镜、铜盂、元代石砚、明代烛台等大批文物。此次发掘,证明华林周岭造纸始于宋代,历经元...
古老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发掘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国内著名高校开始将古合浦港作为考古专业实习的首选。10月28日,在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教授率领下,2005级考古专业师生共18人来到合浦实习。这是合浦继1975年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实习以来,迎来的又一次全国重点高校的实习发掘。 汉代,合浦以其毗邻东南亚的独特沿海位置,发展最为抢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就在合浦开辟一条通...
近日,后太平古遗址群考古发掘结束。 后太平遗址群分布在吉林省双辽市境内东辽河右岸上的大小不等的沙丘漫岗二级台地上。包括王奔镇东风村的东岗子遗址,东明镇后太平村的后太平遗址和后太平墓地,后太平村的盘山坨子遗址,七棵村的七棵遗址,前太平村的孤家子遗址,柳条乡农阁村的西山湾子遗址,白牛村的白牛墓地,新立乡大金山村的大金山遗址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绵延三十多公里,分布地域广阔,文化内容丰富,有新石器时代,...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对景德镇明代外贸瓷窑址的考古活动,于9月29日在景市北郊观音阁附近的古窑遗址开始了发掘。 据参与本次考古发掘的北大权奎山教授、景市陶瓷考古所江建新副所长介绍,这次考古由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领队,北大和省考古所都派出了著名专家参与考古发掘;这次发掘的古窑遗址堆积物,系明朝中晚期到清代初期的民窑堆积物。 据相关文献记载和...
这不是影片《恐龙失踪记》,更不是《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幕,但是当10月5日一伙窃贼盗窃了位于瑞士考古发掘现场的一个恐龙脚印后,却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极度焦虑。 据法新社10月5日报道,该遗址位于瑞士北部古尔特杜区(Courtedoux),这个被盗的恐龙脚印是由一只距今1.52亿年、重大3吨的异龙(Allosaurus)留下的。考古学家哈格队长介绍,这个恐龙脚印大约40厘米宽、70厘米长。 据了解,...
因安吉县良朋工业园区开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今年四月开始对上马山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截止目前为止共发现墓葬四十余座,所有墓葬的时代为西汉早—东汉时期,出土了釉陶器、陶器、铜铁器等四百多件器物,对研究上马山墓地的分期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并受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近期组队对慈城古镇太阳殿路与东城沿路一带,重点对太阳殿路与东城沿路交界处之慈城老镇小东门所在区域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项目现已上报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批,拟发掘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协议工期为50个工作日。目前考古工作进展...
中国首次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综合考古研究——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考古项目,迄今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基址4座,墓葬12座,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珍贵文物。 学者认为,东黑沟墓葬中以墓主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以人牲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同时共存,反映了当时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与文献记载的匈奴在这里击败月氏的历史相合。 东黑沟(又名石人子沟)遗址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约600公里的巴...
日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入水洞沟,开始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自2003年第五次大型考古发掘的第四年度考古发掘。参加这次考古发掘的有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学院等科研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等20多人,预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重要考古发掘活动。 水洞沟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宁夏境内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类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日前对汉长安城的建章宫遗址首次进行了科学考古勘探与部分发掘,发现了一处建筑考究的皇室宫殿院落。 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发现了命名建章宫一号建筑的遗址。经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明确这处建筑遗址位于建章宫内的太液池西岸。 经发掘,这处遗址面积达2420平方米,由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
8月6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为了配合城市基础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遗址建章宫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廓清了长乐宫西北区域汉代建筑遗址的布局和规模,初步确认建章宫区域(一号建筑遗址)为长乐宫的中心宫殿区。 建章宫一号建筑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昨(5)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兵马俑博物馆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日前结束了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龙头石库区文物考古发掘一期工程,由出土的数百片先秦时期的陶器残片推断,这里曾生活着一支少数民族。 本次考古发掘历时两个月,主要对海耳遗址进行发掘。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遗址主体堆积为新石器时代,2005年,为配合基本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前往该遗址调查,当...
为配合城市基础建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一号建筑遗址内,考古人员发现了5座房址和大量的建筑遗物,显露出建章宫的规模非常宏伟,尽管如此,该遗址的原貌还需做进一步的考古钻探工作。 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 考古人员此次发掘的一号建筑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约2420...
为了配合城市基础建设,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汉长安城建章宫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所发掘的建章宫一号建筑遗址是在建章宫范围内首次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小范围发掘成果可观 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号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2420平方米。遗址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现...
7月31日,在西夏王陵6号陵园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地面遗迹进行清理发掘。晚报记者苏勇摄 西夏王陵6号陵园地面遗迹清理发掘考古活动于7月28日正式启动,由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与西夏陵区管理处联合开展的此次清理发掘,主要是为了探清6号陵园的建筑形制后,对该陵园采用物理土坯支撑措施进行全面加固保护。 据了解,西夏王陵6号陵园据推断为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显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