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湘先民为神明造像始于巫傩。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指的就是湘西南地区的先民“信巫鬼”。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湘西南地区,是巫水的发源地及主要流域,亦是巫傩文化的滥觞。居住于此的苗、瑶、壮、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在岁时节庆时,头戴木雕巫傩面具(俗称“鬼面子”),表演歌舞,以人神恋爱、穰灾、祓禊等相关的巫术表演为主要内容,祈求...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14日电(记者刘巍巍)形态多样的宗教音乐、活态传承的宗教仪式、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宗教节日……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文化在促进中外民间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苏州玄妙观的近10名宗教界人士将于6月赴台湾进行宗教交流,期间将访问台中无极三清总道院等多家岛内道教庙观;玄妙观姑苏仙乐团还将在近期会同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乐...
继2008年银川市政府公布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项目名录后,三区两县一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普查。 在此基础上,召开银川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专家论证会,对上报73个文本进行论证、筛选、评审,并签名认可。拟将灵武长红枣栽培技艺等22个项目列入银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将张氏回医正骨等11个项目拓展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内容涉及传...
北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人们在关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关注着当地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中国民协等单位为此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今天(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由民进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和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从北川到玉树”紧急抢救地震灾区文化遗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展示了《羌学文库》与《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
一条条耳熟能详的老街,一个个具有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古迹,它们是烙在老海口人心灵深处的印记,更是新海口人探看海口历史的老画卷。它们是海口千余年历史的沉淀,没有了它们,海口便失去了特色。 然而,作为我省目前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海口由于传统建筑年久失修,诸多文物古迹分布零散、毁坏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商业类别缺乏特色等问题凸显,使得古街衰退,老城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在昨天召开的海南省城乡规...
歙县砚厂的工人在刻砚 徽墨 “非遗”项目万安罗盘 原料缺乏、传承人缺失、市场萎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科学保护。 传承瓶颈 记者采访发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外忧内困”。 从“非遗”自身发展条件看,原材料缺乏、传承人缺失、市场萎缩是普遍面临的“瓶颈”。以宣纸为例,虽然有着1000多年历史,被誉为“纸中之王”,但在宣纸之乡安徽泾县,宣纸行业却面临企业招工难...
本报讯 5月10日24点,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公众投票截止。 该活动自4月8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公众的踊跃支持,通过网络、短信、邮件三种渠道,组委会每天收到数以万计的实名选票,并有热心群众来信交流。到截止之日,选票与信件仍纷至沓来。目前,票数统计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组委会将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遴选出10条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街...
5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玉兰为学生们演唱回族花儿。 当日,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银川市六中启动。活动通过在校园里展演皮影戏、回族口弦等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5月10日,学生们在观看皮影戏。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5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彩花为学生表演回族乐器“口弦”。新华...
4月底,尤溪县顺利通过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对申报“千年古县”工作的初步审核,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初审的县。“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启动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申报审查审核等工作。 据《尤溪县志》载,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始置尤溪县,因境内尤溪河得名。今年1月,尤溪县启动了向中...
中广网5月10日深圳消息(记者李强)据了解,第六届深圳文博会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其展出面积将达1500多平方米,设标准展位105个,重点展示有一定市场化运作水平的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产品,主要包括:陶艺雕刻(陶瓷、骨雕、玉雕、木雕、石雕、竹刻等)、传统丝质绣品(各类刺绣)、传统医药食品、传统民间技艺(唐卡、剪纸、木板年画等)。此外,除了展销非遗产品,还将展示非遗项目的发展历...
镇江双井路考古发现的宋元仓储遗迹和元代石拱桥2009年镇江市政府启动了“双井路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该建设项目占地20公顷,位于古运河入江口的东岸地带,是古代江、河交汇的地方,也是镇江历史文化遗产埋藏丰富的地区。为抢救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镇江博物馆考古人员配合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发现了宋、元仓储遗迹、元代石拱桥。 一、元代石拱桥遗迹 为...
为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近日,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在河北科技大学举行了“农耕之历——中国传统节气习俗”的专题讲座。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经过几千年农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对我国农业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农业气候历”,其中蕴涵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在人们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中,针对农事活动逐渐衍生出祈福、祭祀、庆贺、饮食习...
2010年5月8日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中心主任詹长法、国家文物局专家与培训处处长王大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研究室王晓琨博士、《光明日报》记者董城、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陈小平在四川省安岳县文物管理局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该县调研文物保护工作。 詹长法主任一行先后参观了石羊镇毗卢洞、圆觉洞,并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紫竹公园。詹主任一行对安岳的精美文物惊叹不已,尤其对毗卢洞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四川省文物局、泸州市文化局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合江县重点工作项目,宣传合江县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特别是合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就,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合江县精心组织,积极筹备,将举办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十项活动助推“文化遗产日”宣传系列活动。一...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广安市文物管理所继续深入开展“三线”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先后接受省国防科工办捐赠“三线”企业厂史及各类军工史料222件,征集到原“三线”企业燎原机械厂厂史手稿等史料10余份及该企业“三线”期间所用各类印章193枚。四川省国防科工办捐赠的厂史多为原四川(含重庆)境内各三线企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编印的老厂厂史;军工史料多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国家、省国防工业部门的行政文件,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