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贝丘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1897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来到中国台湾,对园山遗址进行调查,由此揭开中国史前贝丘遗址研究的序幕(1)。迄今为止,在中国的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都发现了贝丘遗址,根据发表的调查、发掘报告统计,数量达210余处。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对贝丘遗址的调查、发掘与研究主要都是根据出土的人工遗迹、遗物,确定考古学文化特征和年代,而对当时的自然...
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学。一般认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这个名词。他是17世纪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旅行家和学者。 人类学——即对人类进行研究的科学。有时候它会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别在研究早期人类遗存时。 人工制品——人类制造的、使用过的或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随意拿走遗物而不进行记录,这给考古学造成了巨大的...
考古学的分支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是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还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早先的研究认为,最早的类人猿祖先起源于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然而,根据部分考古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人类很可能起源于亚洲大陆。 最近10年,一些考古学家在亚洲地区,尤其是南亚地区发现了3400万年至2300万年前的灵长目主要家族的化石。在巴基斯坦,考古学家找到了好几十具灵长目主要家族两个家族成员的化石。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家族当时生活在中国、缅甸和泰国之外的地区。通过这些研究,考古学家...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课题下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专题研究,预定目标是:“以西周青铜器中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者为主,就其形制、纹饰作考古学的分期断代研究,为改进西周历谱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所谓“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的铜器,是指铭文中王年、月序、月相...
一 前言 史前玉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一项发明创造。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与工艺,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时尚。而史前玉器的器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体使用到组合使用的发展过程,更体现了史前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平等到层级分化的发展过程。所以史前玉器是研究史前文化、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对象。 1980年代以来,由于史前玉器的不断发现和考证确认,以及中国文明起源...
一 考古学文化作为近代考古学基本概念之一,最初是德国考古学家科西纳于1911年在首次使用的[ 陈淳编著:《考古学理论》第64~6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后由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在《史前的多瑙河》一书明确提出[ V.G.Childe,The Danube in Prehistory, pp. v-vi,1929.]。他把考古学文化定义为“一批总是反复共生的遗存类型――陶器、...
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人类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但后者可用文献记载来互证,而前者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质的差异。 研究范围 史前考古学以史前人类的遗迹、遗物为基础,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
近代考古学之具备上述定义中所含的性质,是有着相当长的一段发展过程的。从15世纪开始,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阶段。他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这样,考古学也随着各门科学的产生而在欧洲出现。 考古学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背景。首先是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研究,从而开始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不久又进而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古迹和...
“考古学”名称的由来中国汉文中“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
加强多学科合作,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及其成果更多地运用于学科研究,是新世纪考古学的一个发展方向。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多学科参与考古遗存研究已蔚然成风。一些考古报告也已开始摆脱考古正文加自然科学鉴定附录的模式,尝试进行综合研究,大大提升了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信息含量。在充分肯定这一大的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已有学者冷静地意识到“令人欣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美国考古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位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史前部落文明可能起源于玉米栽培。 据美国《科学新闻》日前报道,秘鲁阿亚库乔山谷是安第斯地区诸多文明发源地之一。美国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布赖恩·芬纽坎对从这一地区出土的900年到2800年前的古人类骨骼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出的某些化学同位素成分可以反映出个体在至少10年间所摄取的主要食物。芬纽坎发现,当时那里的人类多以玉米为食,这一发现证明了玉米...
考古学家近日表示,对西班牙发掘的“最早欧洲人”化石的研究证实,这些史前人类是食人一族。 据法国媒体6月23日报道,这些被认为最早来到欧洲的“先驱人”的化石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埃卡考古遗址圈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化石可追溯到80万年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阿塔普埃卡研究项目”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研究分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