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如意观音面具”,2016年日本奈良县赠。杨珺 摄 2017年12月29日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都国际友城交流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品近200件,跨越了五大洲56个国家,见证了36年来成都与国际朋友圈的交往历程。 独特的荷兰郁金香座椅、精致的突尼斯苏塞锡制橄榄树、别致的韩国金泉传统鼓、原始的新西兰土著哇咔碗、神秘的加拿大捕梦网,琳琅满目的展品彰显着国际友城浓郁的...
我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成都是国务院命名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朴实、生动、鲜活、数量众多、极富文化内涵的乡村诉说着成都植根于土地、取资于自然的文化传统,其历史文化遗产真实地记录着成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反映了成都传统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和多重保护价值。 近年,随着西南地...
12月15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尼泊尔国家博物馆等主办的“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中国首展”在四川省成都市安仁古镇开幕。 展览分过去、现在、未来、生活4个展区,展出了尼泊尔古代金属佛造像、唐卡等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藏的30件珍贵文物,并对尼泊尔传统的锤揲锻造和“失蜡”铸造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尼泊尔考古局局长巴海什介绍,尼泊尔国家博物馆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博物馆,荟萃了尼泊尔古代雕刻、...
高明克家族墓群出土的涂朱陶俑。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幅《溪山雪境图》,被赞誉为“北宋妙品第一”。它出自我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之笔。近日,成都龙泉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这名山西画家的墓葬。 高明克的墓葬藏于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于今年8月至11月期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清理而出。结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员得知,高氏后裔本是山东渤海人,北宋时居于山西,后在南...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幅《溪山雪境图》,曾赞誉为“北宋妙品第一”。它出自我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之笔。近日,成都龙泉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这名山西画家的墓葬。 墓地全景图 高明克的墓葬藏于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于今年8月至11月期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清理而出。结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员得知,高氏后裔本是山东渤海人,北宋时居于山西,后在南宋初年,...
成套的宋代仕女妆奁、颜色鲜艳的三彩俑、精致的玻璃发簪……12月12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发现基本未被盗扰的宋代官宦家族墓群,出土近500件珍贵的随葬器物。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龚扬民介绍,今年8月25日,龙泉驿区城镇化项目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现这批砖室墓,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会同龙泉驿区文管所于8月28日正式开始对宋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至11月下旬,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
出土漆盒 今年8月25日,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村的一处工地上,施工人员挥舞着双臂,机械设备停了下来。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坑洞,拨开泥土,两件彩色陶俑出现在人们眼前,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联合龙泉驿区文管所组织专业队伍赶往现场,确认这里存在宋代墓葬群。 一直到11月下旬,14座砖室墓陆续清理出来。大量墓志、墓碣的出土,让墓主人身份变得明朗。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墓主人为渤海高氏后裔。北宋时期居于山...
成都首届全国残疾人书画名家精品展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刘垚)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刘垚):12月4日下午,“集善仁美·共享芬芳”中国·成都首届残疾人书画名家精品展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召开。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成都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何向宗,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徐钢等嘉宾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集善仁美·共享芬芳”—中国·成都首届全国残疾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主会场设在了...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古籍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成都图书馆通过新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让藏在“深闺”的古籍为更多普通读者所了解,古籍普及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2013年开始,成都图书馆陆续在官方微博、微信上推送馆藏古籍的内容,受到读者欢迎。据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成都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馆藏古籍精品栏目共21期,官方微博推送条数已经超过千条...
为落实市政府文化惠民的相关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成都市文广新局直属的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永陵博物馆5家博物馆从2017年11月27日起开展“元旦春节文化惠民行”活动,至2018年3月6日结束。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亮点是惠民。活动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永...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该局直属的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永陵博物馆5家博物馆从2017年11月27日起开展“元旦春节文化惠民行”活动,至2018年3月6日结束。其中,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永陵博物馆4家门票在活动期间均执行半价。 除了门票惠民 还有不少精彩展览 为落实市政府文化惠民的相关要求,...
11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内首家以交子为主题的专业金融博物馆――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已完成前期方案设计,包括金融藏品、金融文献等在内,即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与成都金融历史相关的文物。 交子金融博物馆拟建于成都金融城交子公园内,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成都金融城公司筹建,落户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预计于2018年建成开放。 目...
11月21日,成都市鼓楼北一街,发现唐宋排水双沟遗迹 经过半年的发掘,在成都鼓楼北街一处5000平米的空地上,唐末名将高骈修筑罗城时扩建的主干道遗迹,显现了出来。据了解,该主干道当年连接大东门和大西门,到明朝时期,郡王看中了这块市中心的区域,将其纳为居住地。 今年5月,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对这块将要拍卖的国有土地进行清理时,发现了很多建筑的青砖,随着进一步挖掘,除主干道之外,从唐...
发掘现场 历史上享有“扬一益二”美誉的成都,究竟有多发达?持续不断的城市考古正在揭开层层面纱。11月2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宣布,在成都鼓楼北一街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从晚唐到明清时期的大量考古遗存。其中,晚唐时期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修筑罗城后新修的城北干道,在1100多年前就宽达近12米。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处城外的“郊区”,在明代则成为蜀郡王内江王府的一部分。古代成都城市的肌理,正渐渐清晰。 ...
2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成都市市中心青羊区鼓楼北一街发现了一片近5000平方米的晚唐遗址。结合文献记载和已经发掘出的近3000平方米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推断,此处考古遗址位于古时成都子城(内城)和罗城(外城)的中间,为晚唐时期修筑罗城时扩建的主干道。至明朝时期,此区域极可能与内江王府有关。 考古现场全景图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王瑾介绍,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