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3月2日,著名收藏家、鉴定家刘国柱先生大型油画展在北京琉璃厂东街百年名店茹古斋隆重展出,自展出之日,参观者络绎不绝;一些学校团体千里迢迢从外地专程赶到画展现场一睹刘国柱先生的油画风采。此时正值两会期间,一些关注文化遗产的领导亲临现场,对刘国柱先生这一开历史先河意义的文化创意之举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人文历史积淀,文化是资本、是资源,湘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日前,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军工纪念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江桥抗战纪念馆、双城四野指挥部纪念馆、马骏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等9家承办的“红色记忆——革命文物的述说”大型文物联展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幕。黑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军,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负责人,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代表,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观众近百人参加展览...
2017年3月16日,广州美高梅今天隆重宣布在澳门设立大型永久艺术收藏。由美高梅出资购买,收藏品将于本年美狮美高梅开幕之时正式亮相。 「美狮美高梅艺术收藏」联系东西古今,囊括超过300件顶级艺术珍品,与美狮美高梅的内部公共空间完美融合。藏品包括清朝古董地毯、出自著名艺术家手笔的现代及当代亚洲画作和雕塑、本地和邻近地区新进艺术家的委托创作,以及大型装置艺术品等。而艺术名家如萧勤、刘丹、刘国...
2017年3月8日,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为首的中外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发现了恐龙足迹群,这为我们研究东北亚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白垩纪研究》上。 足迹属于大型恐龙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这次发布的论文是从2015年开始的对当地科学考察行动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这个...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3月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一组,也有十多座一组。...
香港私人矿石收藏家即将首次集体向公众展出珍贵珍藏,以突显大自然美丽的瑰宝,并向公众介绍矿物收集的乐趣。市民即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逾200件来自多位本地收藏家各具特色的私人收藏,是本港历来最大型的同类展览。香港大学(港大)许士芬地质博物馆联同香港矿物学会,将于2017年3月3日(明天)至8月31日期间,在许士芬地质博物馆举办「香港矿物家收藏」特备展览。多名收藏家逾200件珍贵矿物将展出。 ...
2月28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去年9月28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成果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开展服务,标志着公共图书馆系统古籍影像和数据资源利用进入互联网服务时代。...
2月2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陶寺北墓地201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共发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2座大型墓葬为春秋晚期墓葬,同是大夫一级的贵族夫人墓,出土有鼎、豆、鉴、壶、簠、舟、鬲、盉、盘、甗等青铜器35件,以及乐器铜镈8件、铜纽钟9件、石磬4套20件和玉饰件等随葬品,为研究晋国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陶寺北两周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
昨日,潜江市博物馆宣布,考古工作人员对位于潜江市张金经济开发区的林鸟台进行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时,发现了新石器早中期大型聚落址(以下简称“林鸟台遗址”)。 据潜江市博物馆专家介绍,林鸟台新石器遗址位于张金镇田家湾小区东部台地上,东北距潜江市区约35公里,隶属于张金镇经济开发区。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程27.5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呈南北向不规则的长方形,文化堆积(编者注:考古学术语...
考古人员回忆副中心工地考古发掘工作: 从2016年2月至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各项建设不断推进,考古发掘工作也从未停歇。仅在去年,就发掘出战国至明清墓葬1100余座,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出土大量文物。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向记者回忆起过去一年的成果,坦言寻找路县故城最艰辛,而在发掘规格极高的汉代墓葬过程中,他们一度期待能够发现海昏侯级别的王侯墓葬。 大型汉墓占地300平方米 ...
2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对外披露,列入中国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居延大遗址已正式启动申遗之旅。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日前在考察该遗址时称,居延大遗址是保护草原丝绸之路、传统丝绸之路的重要屏障,是中原、草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意义,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禀赋。 居延大遗址包括烽燧、塞墙、城址、墓葬等八个类型,全长约250公里,面积约...
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借自美国和英国私人收藏者以及泰特美术馆等博物馆的展览作品。 中国文物网2月20日编译报道: 多维茨画廊举办首个凡妮莎•贝尔(1879-1961)作品专题展览。贝尔因作为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中心人物而备受关注,同时她自己也是20世纪英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发明了一种新的视觉表达语言。 此次展览按照主题布置,展示了贝尔肖像画、静物画和风景画体裁领域的开创性作品,探索了她在精致...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月8日通报,该单位与成都蒲江县文管所于去年9月在一楼盘在建工地发现60座战国墓群,多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丝绸之路“舶来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饰,可能是当时管理盐业的官员。 据了解,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即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墓群位于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飞虎村,墓葬多为南北向,分4排东西向分布,每排7至17座不...
宋国庆摄影报道 近日,大型棕编作品《百鸟朝凤》在长沙博物馆展出。作品由100只鸟烘托两只凤凰组合而成。各式各样的鸟儿或飞翔,或栖息,或求偶,或嬉戏,神态各异、灵动鲜活。该作品由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棕编”技艺传人、省编织工艺大师周佳霖耗时半年创作完成。
资料图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