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18日,笔者在宝丰县文物局了解到,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日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共329处,其中包括宝丰县的8处。 在宝丰县此批次的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1处: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庄镇、肖旗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前营乡、周庄镇、张八桥镇、大营镇等处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1947年)。 古建筑有4处:宝丰县石桥镇高皇庙村的高皇庙(清),宝丰县前营乡...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化德县境内的裕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这处距今8400年的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三面山丘环绕,呈簸箕形状。考古人员2015年度发掘的面积为700平方米,清理房址9座,房址呈圆形,均为半地穴式,直径2.8米至4米不等。出土器物...
镂空是古代玉工利用某些制玉工具,将玉器透穿成空,以突显玉器造形或纹饰的方法。这种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兴盛不衰,而且镂空的工具与方法,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红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内蒙古、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先民们,擅长运用边刃较宽的宽砣和前端圆钝的桯具,来制作玉器的镂空。当时的制作方法,大约可以分为下述几个步骤。 首先,用宽砣在玉料的正面...
【摘要】新石器时代及商代琢玉的基本工艺主要有切割工艺和钻孔工艺。特殊工艺主要有镶嵌工艺、缀合工艺、俏色工艺、成形对开工艺和环形分割工艺。远古先民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琢玉工艺,还有治玉的理念。玉雕工艺传承的焦点不能仅局限于技艺,还要更多的关注治玉的思想和文化。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商代;琢玉工艺;传承 【基金】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尊玉施艺’——当代玉雕艺术设计理论研究”(20140...
英墩遗址出土的陶钵 桥山遗址出土的陶器 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英墩、莲子湾、桥山3种全新的、文化内涵各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白。首次建立的英墩早期文化遗存→莲子湾文化遗存→桥山文化遗存的基本年代框架,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提供了关键证据。同时,在桥山遗址发现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并出土了人骨,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
今天,三亚市海棠区举行三亚英墩遗址第一季度考古发掘汇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一年的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介绍,英墩遗址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目前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英墩遗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处于海棠湾沿岸沙堤的南端,东临大海,西濒铁炉港,铁炉港以西、以南有丘陵屏障,可以...
考古人员在三亚英墩新石器遗址的贝壳堆积层,考古专家介绍说,该堆积层相当于史前人类的生活垃圾堆放点。 1月20日,三亚市海棠区举行三亚英墩遗址第一季度考古发掘汇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一 年的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介绍,英墩遗址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目前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
记者12日从浙江临海市文物部门获悉,临海小芝镇峙山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经过1年多的考古发掘,遗址的年代、面积、特征等逐渐明晰。据初步判断,该遗址年代距今约8500年,比河姆渡遗址还要早1500年。 据介绍,峙山头遗址位于临海小芝镇南丰村。2014年5月,这片遗迹最早被一位湖北的考古爱好者发现,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先后发现了19处遗存。截至目前,峙山头遗址共出土文物40箱,大多是些陶器碎片,以及...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第一期考古研究工作于26日结束。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正式确认,石家河印信台遗址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 石家河遗址群占地8平方公里,遗址古城面积约1.2平方公里,在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印信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在1.4万平方...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个月的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遗址是西藏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介绍,为全面了解邦嘎遗址的文化性质、...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个月的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遗址是西藏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介绍,为了全面了解邦嘎遗址的文化性质...
历时一年的湖北天门石家河印信台遗址第一期考古研究圆满结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正式公布,印信台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有助于还原中国史前最鼎盛的祭祀文化面貌。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整个遗址群占地8平方公里,遗址古城面积约1.2平方公里,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印信台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的西边,与石家河西城...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该院在三峡库区的一处古坟坝遗址取得重要考古发现,共出土陶、瓷、铜、石等各类遗物及标本近千件,时代涵盖新石器、商周、汉、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古坟坝遗址位于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一组,地处长江右岸小地名为庙岩河的二级台地上,埋藏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位于三峡水库消落区,长江水位的反复消涨对遗址形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的取土活动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重庆市文化...
【摘要】2012年7——9月,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半地穴式房址11座、灰坑19个、墓葬6座、环壕2条,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500余件。其中,房址内出土多层人骨、木构件和大量玉器。发掘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史前大规模双环壕聚落遗址,文化面貌十分独特。 【关键词】哈民忙哈遗址;史前聚落;玉器;双环壕;文化面貌 【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
中国玉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历了由“玉兵”(玉质器械)向纯工艺品的转变过程。当时,铁制工具已经发明,人类正逐渐告别石器。人们用玉精心制作了一些器械,更多的是用玉裁制出各种动物的形状,以此表示对石器纪念,而在客观上则反映了当初人类生存有于捕食各种动物以及与鱼鸟禽兽亲近的关系。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东北红山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