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东南文化》2014年02期 【摘要】通过对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崧泽文化墓地的空间布局、形成过程、随葬品组合及葬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该墓地经过统一规划,埋葬序列清晰,存在等级分化,但仅局限于同一社会群体内部,分化程度较低。 【关键词】南河浜遗址;崧泽文化;墓地分析
《考古与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原平市北贾铺村清理了东汉中晚期的7座墓葬。通过随葬陶器以及棺内铺垫石灰,死者头枕灰泥枕等埋葬习俗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批墓葬的主人与当时活跃在北方草原的鲜卑集团关系密切。原平地处汉魏时期的雁门郡,是当时北方游牧集团南下侵扰比较频繁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安置归附的北方游牧集团部众的区域之一。结合文献记载,北贾铺东汉晚期墓葬的...
《东南文化》2014年05期 【摘要】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
《农业考古》2015年02期 【摘要】中国的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历史(源悠长,而茶禅文化更是作为中国的茶道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辽代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在宋代中原地区传统饮茶方式和佛教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特殊葬俗形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本文针对河北宣化辽墓出土的壁画及墓主人的墓葬形式以及墓主人生前的佛教崇拜等方面,在地理文化背景下诠释宣化辽墓中的茶道文化、佛教...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曲靖以珠街八塔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其明确的地域分布,独特的墓葬堆积形式以及富有特色的随葬器物,不仅在云南青铜时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就是在全国亦难寻二例。而由于墓地所出器物中有一些器物与滇文化有相似之处,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晋宁石寨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同八塔台作对比研究,把后者归入滇文化系列,而把两墓地中的特殊遗迹现象和独特而鲜明的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年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红山文化备受学术界关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最具典型性,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同时也包括图腾崇拜、生殖女神崇拜等诸多方面。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研究表明,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中,祭祀礼制已经初具规模,...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03期 【摘要】根据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可将良渚文化墓葬所承载的人分为7个等级,并且其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7个等级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均有所不同。通过对良渚文化墓地的研究可发现,良渚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兴盛或衰落;同时,同一个家族内人群的等级差别也非常明显,良渚文化可能产生了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的等...
《东南文化》 2015年01期 【摘要】崧泽时代的皖江两岸因环境影响,宏观的聚落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部,中部很少,微观的地形选择也具有一定规律,是以岗地边缘为最主要选址位置。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当地快速形成了以玉、石器为主体的文化特质,同时吸纳了邻近地区诸文化因素。这一阶段是皖江流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整个长江下游这一时期文化的崧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皖江;崧泽时代...
《东南文化》 2015年01期 【摘要】大汶口文化早期出现的陶豆、大口尊等器物从崧泽文化的核心区经江淮之间的过渡,传播和扩散到海岱地区南部。崧泽文化向北方黄淮下游地区的扩散可以分为四个层级或四个区域:第一是长江以北的江淮之间地区,可称为苏中地区;第二是淮河故道以北至苏鲁交界一带,可称为苏北地区;第三是泰沂山脉以南的鲁南地区;第四是泰沂山脉以北的鲁北及胶东半岛地区。 【关键词】崧泽文...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介绍了安徽地区淮河流域夏商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斗鸡台文化和商文化,证明了这一时期本地区的文化既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周边地区的各种外来文化。 【关键词】夏商;安徽;淮河流域;斗鸡台;商文化
近年来,曲阜市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举措,提升三孔旅游观赏性、互动性、趣味性,在遵循传统礼乐规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文化需求特性,打造推出了以尼山春季祭孔、成人礼、开笔礼为主的春季旅游品牌,以经典诵读、孔庙祭拜、孔庙祈福为主的孔子修学游品牌,以晨钟开城、暮鼓关城、祭孔展演、孔府唱大戏为主的景区演艺品牌,以祭孔礼仪培训等文化交流活动为...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王菲)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文委非遗科科长徐晓辉在谈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向记者介绍道,西城区的非遗资源极其丰富,大概占到北京市市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三分之一。西城区文委设置了非遗科、非遗保护中心,专门为保护和传承...
钧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全球化便是钧瓷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在当今世界文化高度流通、国际文化传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钧瓷的发展早已不能局限于国家和民族内部,而是需要走上一条更加开阔的国际传播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钧瓷文化发展趋势 (一)艺术价值突出,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钧瓷之所以能够走上国际文化传播的道路,取决于钧瓷文化所具有的较大国际影响力。经过千年的文化传承,钧瓷不...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4年07期 【摘要】 神垕镇是座千年古镇,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然而神垕镇的旅游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本文从省市领导对神垕旅游开发的重视、神垕"两街两园"的科学旅游发展规划等方面谈了目前神垕镇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神垕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必须同步进行,应从建立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机制、保护古镇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去商业化发展之路等方面加强古镇的保护工作。最后...
钧台钧窑遗址即宋钧官窑遗址。宋钧官窑始建于宋朝徽宗时期(公元1101年至1125年),原是专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 钧台窑址遗址1964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1973年至1974年对遗址进行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临城墙界,西至十三帮会馆,南起迎风阁前东西大道,北至颍河,东西约1100米,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堆积层一般在一米左右,厚者达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