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9日上午,巴彦淖尔市人民广场上,人头攒动,上万名市民在“传承河套文化、保护阴山岩画”的巨型横幅上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而启动了全市抢救性保护阴山岩画行动。 在巴彦淖尔市境内的阴山上,从西至东绵延300公里的群山中分布着大大小小近5万余幅岩画。这些岩画创作年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题材有狩猎、放牧、战斗、舞蹈、日月星云、穹庐毡帐、车、原始数码、图画记事符号以...
为保护抢救江苏各地名人故居,江苏省首批投入一千万元财政补助用于保护李可染旧居等10处名人故居(纪念馆)。 本次被抢救保护的名人故居包括张凤翼故居、李可染旧居、梅兰芳纪念馆、阿炳故居、吴氏宗祠、胡笔江故居、鲍氏大楼、阮家祠堂、管干贞故居和集贤里民居明代建筑群。江苏省投入一千万元专项补助,用于抢救保护工作的开展,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自筹。据介绍,这些项目都是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或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而且...
垒上最后一块石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风雨桥修复工程6月21日正式完工。 “回来了,咱侗家人的风雨桥又回来了。”凝望风雨桥,86岁的地坪乡上寨村老人李荫贤喃喃自语。这位50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守护风雨桥的老人,是侗寨最有威望的老人。 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合称侗家三宝。地坪风雨桥据说是当今中国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座,有120多年历史。...
据新华社电 在未对库区文物进行保护的情况下,重庆市秀山县石堤水电站擅自下闸蓄水,几天之内淹没了库区20处遗址或遗存,使大量珍贵文物沉没水底,遭受灭顶之灾。 根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试探性考古调查挖掘,在石堤水电站库区已经发现各类文物点48处,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各24处,包括15处古遗址、9处墓葬、15处古建筑、5处石刻和4处其他文物。 这一事件引起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6月1日,重庆市政府召集...
本报讯 近日,芦山县城郊某工地在施工时,无意发现了一片西汉古墓群。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展开抢救性发掘。 发现古墓群的地点位于芦阳镇先锋村,为某制衣厂的施工工地。本月13日和14日,记者前往查看,但由于现场已被封锁,未能一探究竟。 据了解,10日,工地挖掘机挖出了4座汉代古墓,但古墓此前已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成为残墓。12日上午,挖掘机挖出了一个青铜罐和一些铜钱,专家认定,此处应为西汉古墓群。原...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罗县玉皇阁开始抢救性维修。 平罗县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经多次续扩建形成了宁夏最大的一处道教寺院,内有城隍殿、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等十六个殿宇。1963年被自治区确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由于玉皇阁建筑群长期处于低洼盐碱地带,受盐碱侵蚀严重,加之风吹日晒雨淋,墙体风化酥碱剥落,屋脊漏雨,彩绘油漆大量皴裂、脱落,顶部琉璃瓦和青灰瓦多...
本报讯2006年5月至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占压的梁庄遗址范围内发掘3000平方米,目前已发现房址20余座,另有陶窑、沟、灰坑、灶等遗迹数百座,获取大量陶、瓷、铁、石器和炭化植物颗粒等遗物。梁庄遗址位于汶上与嘉祥两县交界处的梁济运河内。遗址平面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的长椭圆形,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至2米。梁济运河的水道由东南向西北占压遗址的中西部,运河...
3月31至4月5日,萧县文物部门在丁里镇孙小林子村西北处发掘了一座汉代画像石墓,该墓为砖石结构,分前室,中室,后室.在中室旁边有两个侧室,一个耳室,该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在中室的下方有一个酷似西方罗马的柱子,并首次发现了带有文字的墓志铭,由于长时间处在潮湿的环境中,石面已模糊不清,只能发现写有“庞坚车” “山下”等字,到目前为止,该墓共出土了10块画...
今天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在西藏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地位的萨迦寺,抢救性考古清理工作日前告一段落,新出土文物500多件(组)。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分萨迦南寺和萨迦北寺,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寺院建筑群,有“第二敦煌”的美誉。萨迦北寺初建于1073年,大多数建筑毁于上世纪60年代。萨迦南寺始建于126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萨迦...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40余件精美石刻。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为同穴异室合葬墓。墓室正中设棺台,两侧及后壁设有壁龛,龛壁及藻井雕刻有斗拱、门窗、花卉、草木、瑞兽等图案。墓中出土罐、碗、碟、壶、灯盏及石刻等文物50余件,其中精美浮雕40余幅。 考古人员认为,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尤其是石刻,对研究宋代的经济、文化、社会...
去年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满城县文物部门对满城县尉公汉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位于尉公村西北面的山间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掘区位在遗址的东北部,发掘面积400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共分4层,其中3—4层为汉代文化层,厚0.8—1.2米,出土有泥质或夹砂、夹云母的陶盘、瓮、罐、碗、盆等多种器物。第2层下发现灰坑10座,平面分圆形、椭圆形、长圆形、不规则...
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在各地考察、调研的过程中看到某些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由于资金匮乏、保护不力正在遭受损毁,他在提案中呼吁有关部门进行抢救和保护。同时他提出对一些传统习俗应该在继承中创新。 广西花山崖壁画亟待抢救 广西左江宁明花山崖壁画是世界古代岩壁画史上罕见的艺术精品,为壮族先民骆越人创作,已有2000多年历史。崖壁画分布范围广,左江流域200多里的4个县均有分布。据20世...
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6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前任局长张文彬和现任局长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隋代开...
记者日前在宁夏银川西夏王陵管理处采访时了解到,西夏王陵历经上千年沧桑岁月,加之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目前黄土夯筑的王陵及其陪葬墓遗址进入大面积坍塌危险期,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 银川西夏王陵管理处戴文珍副主任告诉记者,凝聚着西夏党项族智慧结晶的西夏王陵,被世人誉为“东方金字塔”,并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分布着9座帝陵以及253座陪葬墓。 西夏王朝是中国古代历...
今天,“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考察团与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是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文物点最多的省份。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已确认各类文物点170处,总干渠涉及文物点160处,共计330处。丹江口库区文物是研究楚文化起源、楚都丹阳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