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结果揭晓,河北承德普乐寺、南京“美龄宫”等项目入围。 此次入围项目分别是:河北承德普乐寺保护修缮工程,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辽宁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维修工程,黑龙江中东铁路建筑群横道河子机车库及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抢救保护工程,江苏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修缮工程,湖南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文物本体...
2015年11月5日至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推介终评会在北京召开。 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推介活动自2015年3月启动,经工程业主单位申报、各地文物行政部门推荐和初审等环节,20个项目入围终评。经过入围项目现场汇报、答疑,专家评审、实名投票等环节,评出了河北承德普乐寺保护修缮工程,山西省太...
论坛现场 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研究,培养青年文化遗产保护高层次人才,北京联合大学继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之后,于2015年11月6日再次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连城致辞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方兴未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和青年学子加入到这一行列。如今在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立了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研究,培养青年文化遗产保护高层次人才,北京联合大学继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之后,于2015年11月6日再次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方兴未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和青年学子加入到这一行列。如今在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立了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古代建筑、传统艺术、农业文...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结果6日揭晓,永顺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工程获得“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根据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2012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文物保护的前期工程实验。2013年12月,老司城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和本体保护工程正式开工,至2014年7月工程顺利完...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结果6日在京揭晓。河北承德普乐寺等项目获评。 获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的是:河北承德普乐寺保护修缮工程,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辽宁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维修工程,黑龙江中东铁路建筑群横道河子机车库及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抢救保护工程,江苏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修缮工程,湖南永顺县老...
日前,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5年全国博物馆展览季展览活动推介目录,新余市博物馆选送的《傅抱石等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展》和夏布绣博物馆的《夏布绣藏品展》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占全省入选项目的四分之一。 全国博物馆展览季展览活动是国家文物局为切实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扩大陈展影响力和传播力,搭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而举办的集中宣传推介。从2015年起,今后每年9月至11月确定为“全国博物馆展览...
在黄州区委、区政委的正确领导下,该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传来捷报。区普查办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操作规范,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已全面完成区博物馆、区档案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认定、信息采集、离线登录、内部初审和上报工作。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共3年,深入到全区近300家国有单位,共采集录入可移动文物3251件(套),涉及铜器、陶器、瓷器、书法、绘画、金银...
给文物拍照,也是普查工作的要点之一 巴中到底有多少件可移动文物?11月2日,晚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历时近3年的巴中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初步完成。截至目前所普查的数据,全市共有可移动文物(含藏品)93607件,新发现文物61件,大部分为革命文物。 全市共有9万多件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
11月2日,记者从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获悉,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2016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工作”日前结束,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的“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主题展览入选全国12个优秀主题展览项目,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展陈项目。 据悉,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展陈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展陈内容主要为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
11月2日,奉化市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所有文物数据的认定、信息采集、离线登录、审核上报等工作。此次普查共登录全市15家单位收藏的12424件(套)文物,其中文物系统内3家单位件12203件(套),文物系统外12家单位221件(套、部),主要有陶瓷器、书画、古籍图书、票券、金银玉石等,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涵盖绝大多数文物种类。 接下来,浙江省“一普办”将对所有上报的文物数据进行审核...
日前,由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光林、周国富带队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大运河专题调研组来到扬州,就“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作专题调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杨新力,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参加相关活动。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调研了瘦西湖、江都邵伯明清运河故道、邵伯古堤、邵伯码头、邵伯铁犀、邵伯船闸展示馆、个园、东关古渡、古运河等运河遗产,听取了董玉海代表扬州市人民...
“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全国征集活动在江苏张家港举行颁奖仪式,《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一书同期首发。 “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全国征集活动自2014年10月底开展以来,共收到长江流域十二省(市、区)的作品120余篇。一只黄釉褐绿彩双系罐,关联着大唐盛世的贸易往来;一件精美绝伦的良渚玉琮,折射着绵延千古的中华文化基因;一艘历经艰险与沉浮的中山舰,讲...
文物普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我国开始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记者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目前山东已完成全省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文物认定工作,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进入快车道,已登录信息180余万件/套,实际数量357余万件,居全国第2位。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山东省文物局把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全省普查工作...
为进一步拓宽边疆考古研究视野,丰富边疆考古研究内容,交流边疆考古研究心得,推动边疆考古研究发展,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于10月28日晚在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沙龙。本次沙龙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彭善国教授主持,特邀中国文物报社编审李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仝涛、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必素作为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