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阶段于日前正式展开,我省共有肃北马鬃山汉代玉矿遗址、清水李崖西周遗址、张掖西城驿遗址三处考古新发现入围初评。 此次我省入围的三处考古新发现,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填补了多项考古空白,也为一些学界争论的“历史谜题”提供了研究实物。(郑宇飞)
1陕西洛南盆地张豁口旧石器时代遗址2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3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4湖南临澧道河流域旧石器遗址5河南淅川坑南遗址6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7浙江桐庐方家洲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造场遗址8湖南桂阳千家坪遗址9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遗址10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11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遗址12河南淅川龙山岗遗址13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14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15湖北天...
经过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收集到大量的证据,证实古骆越人在四千年前的大石器文化时期就创制了真正意义上的表意文字。 骆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成型于四千多年前大石铲文化鼎盛时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文字。骆越文字和中原的古甲骨文以及水族的水书都有一定的渊源。这一发现终结了长期占据史学界的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没有文字的论断,改写了中国文字的历史,证明了骆越文化也是中华文...
记者13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和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均入选最近评出的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介绍,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10年5月,2011年正式发掘。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测定,该遗址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至...
中国江苏网2月12日讯 城上村遗址、葛城遗址、西津渡码头遗址……五年时间,我市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427处,新发现文物711处,新发现文物点占调查总数的49.82%。这些文物遗产既有传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也有不少近现代工业遗产、乡土建筑、老字号和20世纪遗产等新品类文化遗产,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而且也推进了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 ...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古籍普查一直是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几年来,透过普查不仅摸清了古籍存藏的某些底数,还有不少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发现令人欢欣鼓舞。 辽代立朝几与北宋相始终,辽代历史上刻书出版事业并不十分兴盛,且书禁甚严,敢以书传南界者,罪死。所以能够流传于今者如吉光片羽、鲁殿灵光,版本学家与出版史家向难走笔辽代刻书出版的描述。近年来,通过普查与珍贵古籍申报,山西辽代应县木塔所...
叶家山西周墓出土的青铜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羌姆石窟内通体鎏金的双象浮雕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西藏定...
此前证据: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玛雅人抽吸烟草,可从一些文字和绘图记录中体现出来。 吸烟罐:这个玛雅时代的烧瓶陶器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00年,依据烧瓶上的象形文字可推测其中盛放着烟草,象形文字翻译后的意思是:“他或者她的烟草容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考古学家首次发现古代玛雅人吸烟的证据,并推测所吸烟草气味较为浓烈,能起到“迷幻药”的...
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中,重庆市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涪陵816工程遗址、南沱红星渡槽成功入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6月启动,重庆市积极开展了重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开展试点、全面普查、组织验收,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于2010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普查整体验收、数据审核和误差率抽样检测,文物普查启动...
□浙江德清土墩墓出土古老瓷器 □广州新发现120座古墓葬 □六安战国双墓出土六山镜、完整皮质甲胄等珍贵文物 □甘肃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 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多件有“曾侯”、“曾侯谏”铭 文青铜器 □安徽首次发现战国土墩墓 德清小紫山14座土墩墓重见天日,其中一座商代早期土墩墓为全国最早,这座坟墓里埋着全世界最老的瓷...
地点 厦门文化中心博物馆 项目 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台海网1月22日 据商报讯(记者 龚冉)即日起至6月30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将在厦门文化中心博物馆内展出,厦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成果展也同时在这里举行。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厦门市文物局、厦门市博物馆协办。市民将看到古遗址、古...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18日透露,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中,该市涉县西辽城村遗址成功入选。 据了解,西辽城村遗址位于河北涉县西辽城乡西辽城村西1000米处,海拔高度615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遗址发现于西辽城通往山西省柏油公路右侧的一处东西向沟内,沟下是一条通往农田的土路,土路南北剖面均有石制品。遗址向东100米是柏油公路,向南50米、...
“考古新发现”我省居第一 (记者程 梁)1月18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在2011年底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共普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始评选以来,我省入选数目居全国第一。 近12年来,我省文化文物系统依托中原文物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组织开展各项文物考古工作,并以现代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夏商周聚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