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0日,考古人员指示发掘出的烧火遗迹和动物骨骼。 近日,考古人员在郑州市西南郊樱桃沟景区内发现距今约4万年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发掘工作。 据了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老奶奶庙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0平方米,发现数以万计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2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
(记者汤阳 詹婷婷)记者从安徽蚌埠市文物管理局获悉,今年年初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大楼村一项目工地发现的古代墓葬,经考古专家抢救性发掘后发现,是一个涵盖两汉至唐宋古墓近60座的大型古墓葬群,最早的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考古发掘走向深入,该墓葬群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近日,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该墓葬形制精美,规格较高,虽然有多次被盗的痕迹,但仍出土了不...
舒城县村民余某在修自家晒场挖地基时,挖出数件宋朝文物,其中三件瓷器十分罕见,但村民们挖到文物不但没有及时上缴,反因瓜分私藏引起纠纷,没有分到“宝贝”的村民报警案发。记者昨日从该县文物部门了解到,文物已被悉数追回。 3月12日下午,舒城县五显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辖区虬冲村火畈组有人挖到国家文物并私吞,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发现该组村民余某正在修自家门前晒场,报警人系当天帮余某干活的亲戚,但余某对文物...
3月20日,考古人员指示发掘出的烧火遗迹和动物骨骼。 3月20日,考古人员在测量发掘出的动物骨骼化石。 3月20日,考古人员在老奶奶庙遗址现场对发掘出的动物骨骼和石制品进行测量、标记。 3月20日,考古人员在记录老奶奶庙遗址现场发掘出的物品,并在每件物品旁用白色字条标注。 这是3月20日拍摄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现场。
3月20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部门获悉,2012年3月10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勇一行5人在新疆南部的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焉耆县实地查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星佛寺遗址。 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最大一处佛寺遗址,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始建于晋代,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遗址,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遗址。 它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建筑...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部,扒开5米厚的流沙层,发现了一处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佛教造像近3000件(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发现 佛像埋葬坑出土 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经引起全民考古关注。就在它的正西偏南,是曹操发迹的邺城,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后居住于此,曹丕称帝以后成为五都之一。 ...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日下午在北京宣布,2012龙年春节期间,该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抢救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遗迹,共出土编号佛教造像2895件(块),未编号造像碎片有78个自封袋达数千件。 此次发掘出土佛教造像数量众多,根据发掘过程中的粗略统计,有题记的超过百件,绝大多数是汉白玉造像,少数为青石造像。根据造像特征、...
3月19日,新闻发布会上展示北齐贴金佛造像出土时的照片。当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考古重大发现。这批在流沙下发现的佛造像共编号2895件(块),年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时期至唐代早期。据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这批出土佛造像属佛教考古重大发现,层位、年代清楚,地位特殊,数量众多,具有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等特点。新华社记者汪永...
据“中央社”报道,英国考古学家在剑桥附近发现了一处相当罕见的“床葬”坟墓,其中有一具7世纪青少年的骨骸与十字架、小刀和玻璃珠包等物品,融合了异教墓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令考古学者“兴奋不已”。 据报道,考古学家在剑桥附近偶然发现了一具7世纪青少年的骨骸,这具骨骸和1个黄金镶石榴石十字架、1把铁制小刀、1个玻璃珠包一起被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