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海新闻网讯 4月12日上午,有人称在省城南山公园门口发现大量“文物”,公安机关经过多方调查后发现,所谓的“文物”原来是私人物品。 12日上午,西宁市民王先生向本报记者提供报料,有人在南山公园3号门附近挖出大量“文物”,正遭人哄抢。记者随即赶到南山公园3号门,此时一辆警车刚刚离开。在问及附近是否发现文物时,3号门的门卫崔先生说:“不是在这儿挖出来的,是1号门的人在大门口发现的。”崔先生介绍,两...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地处秦岭之中的镇安县境内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古山寨。专家认为,这是陕西省县域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古山寨群,其雄居险峻山巅之势在全国亦属罕见。 据介绍,陕西省镇安县境内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文物普查查明,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洞穴)构成了秦岭深山独特...
海坛水师是清朝水师之精锐,平潭堪称旧时中国海军之摇篮。近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在台北故宫发现大量清代海坛(平潭)水师的珍贵史料,其中内阁大库139份,军机处档案147份。这些史料重现了海坛水师的风采。 这些史料的年代跨越清康熙六十一年到光绪三十二年(1722年—1906年),历时184年。在这些史料中,有皇帝上谕9份,其中7份是乾隆皇帝提拔海坛总兵官的上谕...
日前,宁波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来我市考察鸣鹤、掌起、方家河头一带的文化根脉时,在掌起镇鹤凤村发现一处典型的明代晚期建筑。而此前,掌起只在东埠头发现有建于明末的徽州楼。 杨古城先生今年74岁,是中国文保年度贡献奖获得者,他一直致力于宁波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保业界评价他“收藏”了最多的宁波本土历史文化,“保存”了最多的保护宁波城市文脉的理念。杨老先...
4月9日上午,寿县寿州孔庙维修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清理开挖明伦堂室内地面时,发掘出土两块深埋地下的重修寿州孔庙碑记石碑。一块位于明伦堂室内西侧,碑文为“重修寿州儒学碑记”,碑刻时间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距今463年),一块位于明伦堂室内东侧,碑文为“寿郡守甘公重修儒学碑记”,碑刻时间为明隆庆壬申年(公元1572年,距今440年)。两块石碑...
日前,凤翔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唐墓被盗案件,追缴被盗文物唐代石棺床一组,墓石共 14件。经省市文物专家初步判定,这组文物为隋唐时期的石棺床构件,属国家二级文物。而墓石中特殊“火焰纹”图案的出现,也让专家们将墓主人身份锁定为一位波斯商人。 发现:墓石上刻有“火焰纹”图案据凤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宋宗贤介绍,这 14块墓石属于石棺中的榻板和榻腿构件,均为长方形,在凤翔县境内被盗。其中 8块墓石上刻有蔓草纹,剩...
2012年4月6日,山东省无棣县文物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棣丰街道办事处韩家村韩姓村民取土时,发现一大型石马,并用车拉走藏匿,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把石马拉到外县售给文物贩子,后果不堪设想。局长刘震立即向文广新局领导汇报,并联系公安部门及时赶到韩家村。首先向当地村民了解了当时的情况,然后向当事村民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着重指出:出土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发现...
近日,考古专家对河南省淅川县龙山岗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首次发现了始建于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的堤防遗存,这在汉水中游同时期文化遗址中非常罕见。 龙山岗遗址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从2008年5月起,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委托,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
为迎接第16届“西洽会”的隆重举行,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家族的荣耀——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获奖项目特展”于2012年4月5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隆重开幕。 展览通过展示陕西省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两个项目——“陕西蓝田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园”、“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的约130件(组)文物精品,反映我省2011年...
昨日,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他在无意中发现一座很可能具有历史价值的石墩,希望能有专家帮忙鉴定,如果真是个“宝物”,他愿意捐献给博物馆供市民参观。 昨日上午,记者在张先生家见到了这座石墩。石墩高约50厘米,呈八角柱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面均有一个石孔。石墩里面刻有文字,由于腐蚀严重,只能隐约看到“明昌六年二月十五日、二郎神”几个字。 张先生告诉记...
近日,阳泉郊区河底镇东村以北5公里处发现一座古墓,经省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墓为金代所建。阳泉市相关部门已对现场进行封锁,并展开发掘工作。 该墓葬为砖砌八角形单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室坐北朝南。墓道长度不详。墓门为砖砌拱券顶,高114厘米,宽62厘米,深72厘米,封门为条砖斜向平砌。墓室平面为八角形,有“凹”字形棺床,棺床上有尸骨两处。随葬品只发现瓷灯1盏、镇...
近日,考古专家对河南省淅川县龙山岗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首次发现了始建于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的堤防遗存,这在汉水中游同时期文化遗址中非常罕见。 龙山岗遗址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从2008年5月起,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委托,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
记者昨日从双流县文物管理所获悉,双流县太平镇红旗村3组发现一处明代墓葬群。 据了解,这处古墓群是当地一家种植场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的。警方随即通知了文物保护专家进行现场勘察。先期暴露出的古墓群共5座,都只露出了“半截身子”。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5名专家和双流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从古墓中出土了4个造型精美、工艺考究的黑色龙纹罐。除一个罐体有些破损,其余三个保存完好。双流县文物管理...
4月1日,笔者从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文物管理所获悉,陕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人迹罕至的镇安深山发现众多鲜为人知的古山寨雄居在险峻的山巅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巍然屹立、蔚为壮观,成为秦岭山中又一绚丽多姿的壮美奇观。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介绍,该县境内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旗布地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文物普查查明,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
中新网西安4月11日电(记者 冽玮)陕西省文物局11日透露,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地处秦岭的镇安县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古山寨。有关专家称,这是目前陕西境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古山寨群,在中国大陆亦属罕见。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此次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镇安县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该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