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中国玉文化史中独具特色、极具研究价值的一类史前玉器遗存,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从文化传统的最深处来领悟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赤峰地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了红山文化C字形玉龙开始,人们对红山文化玉器逐步了解。其间,经历了从采集品、征集品的考古类型学考证,到零星出土品的启示,最终到正式考古发掘的科学认定,再到近二十年市场上的对其的价值认可。这一过程,现在看来,...
法国巴黎时间10月13日19点,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朴素而庄严的典礼现场,近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大使、专家、学者、贵宾正装落座,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从浙江大学副校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编罗卫东手中,接过古典而精美的《宋画全集》。 这意味着,39册由浙江大学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宋画全集》与《元画全集》,正式被教科文组织总部图书馆收藏。这不禁让人期待,在...
近年来,石门县维新镇在文化特色乡镇建设中,着力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承。目前,该镇正积极规划仙阳湖居委会特色村寨建设,天然温泉体验区、民俗风情区域、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区已初现雏形。 维新镇人文荟萃,历史底蕴深厚,有众多的古迹遗存,有浓厚的土家民俗风韵,还是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红色历史源长。近年来,该镇在特色乡镇建设中,主打“民俗文化”牌,挖掘、传承民...
宁强县高家坪村拍摄的羌族民俗饮食村一景 自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该县加大羌文化传承保护力度,推进羌文化与旅游发展大融合,修建了羌族文化博览园和羌文化演艺广场免费对游客和公众开放,并在县城周边建成千山羌族民俗园和羌族饮食民俗村,形成集古羌文化保护、羌族风情旅游、羌族特色浓郁的“大观园”,这也是我省唯一的羌民族博物馆。 几名身穿羌族服饰的羌族姑娘在宁强羌...
【摘要】本文将综合自然地理分区和考古学文化研究相结合,分别考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3个地理单元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进而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并根据遗存反映的信息推测当地的生业方式及其发展状况,最后认为相似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由相似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同时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比较研究;自然地理分区 《中原文物》2015年04期
【摘要】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及于二里头文化。于是中原概念在陶寺文化开始出现,只是在邦国林立的当时,这一概念并不一定能得到周边文化和族群的承认。中原概念被王湾三期文化通过文化扩张和政治作为所推出,至少被...
【摘要】文字、金属器、城市曾长期被视为文明的“三要素”。关于何为“文明”,学界是有不同观点和认识的。不过,就“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点而言学界有更多认同。红山文化晚期具有“高级技术能力”;农业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社会分工明显;社会分化和分层最典型的实证是牛河梁坛庙冢遗址;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权力阶层和社会管理体系;红山文化时期形成了发达的祭祀礼仪或巫术仪式,这种仪式主要是为沟通天人关系...
【摘要】巫术是原始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巫具有"通神之能",在史前社会,巫术在人们的信仰和行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巫要具备"智"、"圣"、"明"、"聪"之才德,由此决定了巫的社会地位。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可以概括为:"由巫而王"、"由祀而礼",这一路径在红山文化那里能够得到验证。红山文化已处于由"巫"向"王"过渡的前夜。作为后世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礼和礼制虽然成型于周代,但其渊源可追溯到红山文化那...
【摘要】珍珠门文化作为商周时期的东夷文化,首先发现于胶东地区。随着鲁北地区考古材料的丰富,特别是潍坊汇泉庄、淄川北沈马等遗址的发掘,表明以素面红陶鬲为代表的非典型商周文化遗存应属于岳石文化之后珍珠门文化的范畴。鲁北地区作为珍珠门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存续下限可至西周中晚期,说明该地区的夷人文化系统并没有被商文化完全取代或同化,而从西周早期开始,东夷土著文化与周文化逐渐融合,西周中期之后其主要文化因素也...
【摘要】随着文化因素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地位的上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文化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和梳理历史文化类资源旅游开发的形式及其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红山文化主题公园、打造红山文化景观廊道、建立红山文化数字博物馆、开发红山文化参与型旅游产品等方式对红山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红山文化资源,更能丰富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关...
【摘要】20世纪中叶,考古学逐渐发展成一门以人为本的人文学科。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在维鲁河谷首先采用的聚落形态研究,标志了考古学范式的重大变革。维鲁河谷项目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和遗迹变迁的分析、史前遗址的断代和功能类型的划分、聚落形态变迁的研究等,推导出维鲁河谷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历时过程。这一开创性研究,被誉为考古学史上最重要的方法论突破,自汤姆森三期论创立以来最重要的发明。聚落形态成为考古学文...
近年来,传承成了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和瓶颈。然而,阜阳却悄然发生着截然不同的变化:一些眼看就要失传的非遗项目走进了校园,在破解“传承难”困境的同时,借着这种创新传承方式,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老手艺不再“濒危” 从去年6月开始,界首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贾玉峰便多了一份新使命——作为界首市高级职业中学剪纸工作室首席专家,在该校承担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贾玉峰...
9月24日至10月15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冯氏藏墨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展品来自于著名史学家冯永轩及其子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的家族收藏,主要为书法、绘画、信札、钱币。对于收藏,冯天瑜认为,文物及艺术品首先是文化载体,不应降格为金钱等价物。如果集藏的主要目的是金钱储备与增值的手段,藏品被铜臭淹没,实在是集藏事业的异化。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淘宝、鉴宝,文物及艺术品集藏...
10月14日,游客在嘉峪关城楼上拍照留念。 日前,中国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完成了关城的保护修缮,全面向游客开放。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由于年久失修和风化侵蚀,几十年间嘉峪关关城土木结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地基下沉、墙体开裂。2011年,我国启动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0月14日,游客在嘉峪关城楼外参观游览。 这...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三场报告10月9日在京举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文化部部长雒树刚。 问:“十二五”时期中央对文化建设有哪些重大部署,文化建设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答:“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从实现“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