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6日中午,记者看到,维修工人开始对老外滩百年教堂钟楼周围进行施工。记者 龚国荣 摄 记者昨日获悉,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已启动全面修复作业,预计第一期主体工程将在年内恢复原貌。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包括周边环境、景观等的第二期工程。据悉,老外滩天主教堂于2014年7月28日失火后,我市文保部门多次从上海邀请专家共同制定整体修复方案,最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 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是第六批全国重点...
巴马科消息:马里北部通布图古城18日举行仪式,庆祝该城被损毁的多处世界文化遗产修复工作完成。 据马里文化部当天发布的消息,此次涉及的世界文化遗产为通布图市14座在战乱中被毁的古代陵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3月开始陵墓修复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8座陵墓的修复工作,剩下6座也即将完成。 出席当天仪式的马里文化部长迪亚洛说,这批文化遗产的修复对马里意义重大,它不仅振奋了通布图人民和马里人...
记者从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两座新近发现的辽代墓葬壁画日前被整体搬迁至云冈石窟,并将在这里全面修复后与世人见面。 “云冈石窟研究院目前正在为两座墓葬壁画修建专门的工作室,待里面设施完善并达到恒温恒湿的条件后,我们将打开包装进行全面修复。”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 今年4月,大同市发现了两座辽代墓葬,墓室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其中,西侧墓葬壁画面积为6平方米;东侧墓葬因有残缺,壁画面积...
2015年贵州屯堡工作营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张丹莉 摄 2015年贵州屯堡工作营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张丹莉 摄 16日,随着“中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贵州屯堡工作营”的发起人越剑的“一声令下”,2015年贵州屯堡工作营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屯堡工作营由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贵州省傩戏堂文化传播机构联合筹建,正式成立于2014年8月17日。...
昨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秋瑾就义108周年纪念日,上午,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秋瑾故居修复后开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与各界代表、秋瑾后人等数千位首批参观者一起参观,现场感悟秋瑾的传奇经历和爱国情怀。据介绍,为了真实再现秋瑾故居原貌,故居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的工艺是传统的老工艺,所用的砖也是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百年青砖。 后人记忆 秋瑾革命思想在此萌芽 已经51岁的李凤祥是秋瑾的第...
日前,位于龟岗二马路11号的民国门楼被推倒,重建后大门换成不锈钢门,引起不少关注老建筑保育的街坊惋惜。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古建筑,甚至包括一些已被列为文物的建筑,在维修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修旧如旧”——因业主方、管理方对实用主义的坚持,对先人审美观念的不认同,而要求使用现代的工艺、材料甚至风格来“翻新”旧建筑。有专家认为,如此“修葺”,不但让后人无法真正领略旧建筑之美,这些建筑所包含的独特历史...
经过粘接、配补和加固等工艺修复后的古代陶瓷(器)物,其修复部位的颜色与原器物颜色存在很大差距,需按照器物表面原有的色彩或纹饰,对修复部位进行作色处理,并且不留修复痕迹。 作色是古陶瓷修复中最难的一道工艺,修复水平高低主要看所作之色是否与原物一致。它要求修复者必需掌握一定的绘画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观,这样才能修复出高质量的收藏品。 古陶瓷修复作色技法有多种,下面简单介绍...
绿影壁是中国罕见的大型雕刻艺术珍品,于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有网友发现,绿影壁一处缺角竟用水泥糊住(如图),与文物整体风格极不相称。 6月29日晚22时36分,网友@襄阳大韩哥发微博称:“你看看这襄阳王府的绿影壁!这个角是水泥糊的好吧!……多好的文物不珍惜啊!” 昨日下午3时许,楚天快报记者走进国保单位襄阳王府,绿影壁位于入口右侧,被水泥糊住的缺口位于绿影壁右侧底部,...
昨日,在省图书馆正谊书院内,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演示古籍修复过程(右图),并让市民体验学做线装书。 古籍修复是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将残破不堪的古书文献完整展现在世人面前,需要古籍修复师的细心劳动。古籍修复师林凤介绍,排刷、镊子、糨糊、锤子、针线等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面对古籍因虫蛀、霉变等原因发生的破损,需要用不同类型的纸对破损地方一一修补,并压平重新装订,工序多达十多道。 由于基层图书馆条...
在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深圳文博会上,安徽展馆里的“古籍修复”现场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好奇和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向古籍修复师季玉方提出问题。 作为上市公司皖新传媒(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古籍图书博物馆馆长、古籍研究员、古籍修复师的季玉方,对古籍有着特别的情感。他珍藏了4000多册古籍,他说书房就是他的藏宝阁,古籍修复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1 文博会上展示古籍修复 毛峰茗茶溢茶香,...
6月13日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闭关”8年修复完成,6月13日千手观音金身再现正式对外开放。
3D打印技术修复文物 用激光扫描仪对巨型石块进行扫描分析 日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代表性作品千手观音保护工程历时8年,顺利竣工,以“金碧辉煌”的面容重新与游客见面。其修复工作极为复杂,专家工作队首次将一些国际先进的现代科技运用到修复中,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的彩绘造像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先进的现代科技越来越受瞩目,如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清洗、3D打印技术、...
24日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在济南唐冶新区的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项目工地举行。包括两大国家级项目在内,共有6个关系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科研项目同时授、揭牌或开工建设,成为山东文物事业重要一天。 这6个项目分别是,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授牌(两大项目今后将放在山东),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前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后 6月的大足,虽未能让人感受到“海棠香国”(宋人沈立《海棠记》)弥漫山间的阵阵馨香,但位于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却在历经8年的修复后重现妙容,不禁令人赞叹其“金碧辉煌、震心耀目”。作为集宗教、艺术、文化、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文化遗产,这场修复工程的竣工成为今年文化遗产日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座雕凿于南宋时期的千手观音...
一千多年以前,富有创意的老祖宗们就为长沙人留下了一批富有特色让今人称奇的宝贝长沙窑瓷器。瑰丽的色彩和奔放的造型,让不少收藏爱好者爱不释手,也让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长沙人至今引以为豪。不过,在长沙市博物馆年轻的文物修复专家阳帆看来,那些残缺的长沙窑瓷器,不仅是历经沧桑的宝贝,见多了以后更像是每天见面的亲人,“有一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 问诊 修复长沙窑瓷器,材料和色彩最讲究 长沙窑瓷器的修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