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双鸾鸟纹小铜车张海强/摄 春秋晚期晋国的官方文书——侯马盟书、“金缕玉衣”的前身——缀玉覆面……今天下午4点,《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将在河北博物院揭幕,98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晋国的历史风云。该展览将在省博展至10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背景】 展现一段3000年前的历史风云 山西的简称“晋”,就源于周代诸侯国——晋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唐...
近日,西北大学考古人员对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清理时,出土了140多件文物。 8月24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冉万里,他介绍,这次出土文物包括陶器、铜钱、铜莲花、塑像残块、玻璃块、动物骨骼以及果核等等,大部分时间为公元三到五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晚的是唐代的钱币和陶器。 出土文物中比较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原地区的钱币,...
两周时期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玉器,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国宝级”文物“虎形灶”等100余件套文物精品23日亮相河北,呈现了晋国六百年间的兴衰。 当日下午,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幕。展出文物将古晋的历史文化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山西简称“晋”,即源于周代诸侯国——晋国。据记载,西周...
8月23日,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至10月28日结束,群众可前往河北博物院免费参观。 山西,简称晋,源于周代诸侯国——晋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晋国六百年间的兴衰,既是纵横捭阖、逐鹿中原大变革时代的缩影,同时也是奠定山西独特历史文化的基石。20世纪50年代以来,侯马晋国遗址、曲沃晋侯墓地、绛...
图为发现这座雕像的三位自愿发掘者,从左到右分别为来自西班牙的ValentinSama-Rojo、来自美国的Bryan Kovach及来自南非的Elanji Swart。 中国文物网 8月24日编译报道:在一次考古发现中,一块45 X 40厘米的埃及雕像被发掘出土,这块雕像由石灰石制成,只有雕像的下面部分,不难看出这是男性的一只脚,下面的底座上刻着几行埃及象形文字。 考古学家估计完整雕像...
双鸾鸟纹小铜车 春秋晚期晋国的官方文书——侯马盟书、“金缕玉衣”的前身——缀玉覆面……今天下午4点,《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将在河北博物院揭幕,98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晋国的历史风云。该展览将在省博展至10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背景】 展现一段3000年前的历史风云 山西的简称“晋”,就源于周代诸侯国——晋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唐”地封给了弟弟...
河源东源县船塘镇凹头村发现的大型商朝墓地,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35座,出土陶器与石器等各类随葬器物250余件。考古学家称,这是继深圳屋背岭遗址之后,在广东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商代墓地,是广东地区先秦考古重要新发现,出土的文物资料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广东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为深入研究先秦时期华南地区及广东境内不同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传播与交流、岭南早期社会文明进程等增添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 中国社...
8月19日,湖南沅江市新湾镇周公湖村陆家组虎须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工作接近尾声。该遗址已经出土100多件旧石器,初步估计距今大约10至20万年,其中出土了一把精致的中国原石斧,为南洞庭湖及资水流域首次发现中国原石斧。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一亿年前的丽水,曾经是恐龙的生活乐园。为让丽水市民深入直观地了解亿年之前的恐龙世界,感受恐龙时代地动山摇的气魄,市博物馆特邀浙江自然博物馆联袂举办“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有丽水浙江龙、鸟龙、尾羽龙、翼龙等精品化石展品共计88件。展出时间:2016年8月19日-10月23日。
志石拓片(局部)。孔茜摄 2013年12月,我市考古人员在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境内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昨天,这座砖室墓的考古研究报告发表,经过考古挖掘、研究,可判断墓主为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国李娀,其夫君为杨吴国重臣陶雅第四子陶敬宣。通过对李娀墓志及其夫君现存墓志铭的研究,对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 城北乡发掘五代十国李娀砖室墓 在城北乡发掘的...
“注子温碗”的源流 《三国演义》小说里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古人饮酒,多半是温热了再喝,因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早在商代就有一种温酒器叫斝,斝的腹下有三高足,以便使用火来加热。而进入晚唐以后,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一些日常器皿也随之被安放到桌几和条案上,因此日用器皿出现了很多新样式甚至是新品种,“注子温碗”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辞海》解释:“注子为古代酒器。用金、银或瓷...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肥东县店埠镇南院村的南院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该项考古发掘是为了配合肥东城南公园及附属房地产项目建设而对施工地块内涉及到的古遗址、古墓葬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从今年6月开始,规划发掘2000平方米,目前已发掘400平方米,发现较丰富的遗迹现象,包括窑址、房址、灰坑、灰沟和大量的灶坑,其中窑址、灶坑内发现大量红烧土块和陶器碎片,灰坑内出土动物...
18日,湖南沅江市新湾镇周公湖村陆家组虎须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工作传来好消息,这里前不久出土的一个精致的石器工具被认定为“中国原石斧”,初步估计距今10余万年。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李意愿向记者介绍,这把原石斧在编号为T0102的探方第三层土中被发现,为硅质岩,长11厘米左右,宽6厘米左右,是一把“手斧”,手握处圆润,拿捏舒适,尖端锋利,是一件古代人类有规划打制的石器工具,集砍砸器、尖状器、...
中国原石斧 李意愿向记者介绍考古发掘过程 8月16日,沅江市新湾镇周公湖村陆家组虎须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工作接近尾声。该遗址已出土100多件旧石器,初步估计距今约10至20万年左右,其中出土了一把精致的中国原石斧,为南洞庭湖及资水流域首次发现中国原石斧。该原石斧在编号为T0102的探方第三层土中被发现,为硅质岩,长11厘米左右,宽6厘米左右,两面加工较为精致,手握处圆润,拿捏舒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