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勿里洞沉船: 56500件长沙唐代“铜官窑”瓷器的一次海洋遭遇 这是一艘从唐代,从公元9世纪开走的船。 西亚阿拉伯人制造。不用一颗钉子。单桅。满载中国的金银、瓷器。 它在东南亚爪哇海域沉没。 扬州人在扬子江心铸造江心镜,长沙铜官窑工在碗上写诗作画,邢窑人照旧专心雅致的白瓷,广东民窑烧制着巨大的瓮,波斯人随身携带着小巧的玻璃瓶。 都在同一艘船上沉没,连...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该壶为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细小片,釉色均匀,略有垂釉现象;器内...
创烧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的长沙窑瓷器,因窑址首先发现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故而又称铜官窑。其产品以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器物为家用寻常品,壶和罐的造型多样。 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得名。其遗址分布于长沙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铜官镇附近的石渚瓦渣坪一带。该窑的主要区域在石渚,瓦渣坪只是石渚的一小块地方,石渚在唐代归长沙管辖,现归望城县管辖,所以长沙窑又有“望城窑”“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等称谓。 长沙窑与岳州窑都位于湘江上游沿岸,唐人陆羽在所撰《茶经》中提到岳州窑,并从饮茶的角度把它评为唐代六大青瓷窑的...
长沙窑的釉下褐斑彩瓷的出现,主要是为外销产品而进行的创举。 在中国陶瓷史上开创陶瓷工艺多样化的新局面,釉下褐斑纹饰一般采用浸釉的方法。常见的做法大多以模印贴花方法出现,模印贴花纹饰是先用泥片在印模上印出纹饰花样,趁瓷胎半湿未干之际把模印贴片粘贴在瓷器上,然后施以底粉,浸上褐色圆斑,再罩上一层透明青釉,在高温1400 度左右形成釉下褐斑彩。这一创新技法,为今后的贴花、印花、堆塑、镂雕等工艺奠...
长沙窑生产的彩瓷都有名称,从考古中出土的唐代瓷杯上就清晰地写有“茶碗”或“酒盏”、“蝶子”和“油瓶”、“小口”和“花台”等等名称。生产的茶碗胎轻壁薄,葵花形口,酒盏比茶碗小,容易区别。长沙窑生产的壶瓶种类较多,据收藏家统计有70 多种,如:喇叭口系钮壶、猪头流系纽壶、蟠龙提梁壶、葫芦型壶、花口壶和盘品壶等。但壶上不见“壶”字(专家认为,唐代时还没有发明壶字),有些小口带流的横柄壶写有“注子”,盘口...
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壶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该壶为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
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长沙窑褐绿彩花鸟纹瓜棱执壶,经鉴定系唐朝所制,侈口,粗直颈,筒形腹,腹部下收,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带黄。浅足,广平底。一侧的肩颈间有扁带形执把,另一侧为多棱形短流。流下绘花鸟图——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先用褐彩勾线,再用绿彩作渲染,绘出跳跃的小鸟,神态如生,意趣横溢,由此可见唐代民间花鸟的艺术风格。 此器造型完整浑厚,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图案线条流畅,很有唐代那种丰满旷丽,胖...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
长沙窑器具敦实的造型、写意般的釉下装饰图案是对楚地民风生动活泼的反映。其装饰题材体现了湖湘人平和、朴实,热爱生活的特征,书法装饰和伊斯兰图案则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装饰中的佛教文化形象又表现出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两个特征表现出长沙窑陶瓷器具兼具了入世和出世的精神之美。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大致兴起于唐代中期,于五代逐渐衰落。唐代时,我国瓷器已大量外销,外销陶瓷品种多样,除邢窑白瓷...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大致兴起于唐代中期,于五代逐渐衰落。唐代时,我国瓷器已大量外销,外销陶瓷品种多样,除邢窑白瓷、越窑青瓷以及三彩陶之外,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亦可谓独树一帜。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吸收三彩陶以及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釉下彩工艺,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长沙窑器具敦实的造型、写意般的釉下装饰图案是对楚地民风生动活泼的反映。其装饰题材体...
从目前国内外发现的传世和出土的长沙瓷器,以及长沙窑窑址地层出土瓷片标本来看,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至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 806~820年)开始烧造,并一直延续至晚唐五代时期。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主要着色剂是铁和铜,早期色彩比较单调,只有釉下褐彩,或釉下绿彩,其后出现褐、绿两彩,或褐、绿、红多种色彩并现的情况。这几种色彩的交替或重复运用,使彩色产生多变效果,并利用釉料在高温中与瓷胎相互渗透的原理,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