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6月11日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把“文化遗产日”作为展示、宣传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组织开展以畲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举行授书授牌仪式,向县民族小学赠授《景宁畲族文化和习俗知识读本》,向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授牌,向县级“非遗”传承人颁发体检表,向市民赠送“...
5月9日,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村举行“四月八”牛歇节歌会。这是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的第一次盛会,吸引了闽浙周边的畲族同胞前来参加。
“听说县里的博物馆今天开了,我们全家都去看看!” 4月2日,临近畲族传统佳节“三月三”,景宁县外舍管理区岗石村的畲族村民蓝福进,喜气洋洋地带上全家人去参观提前试开放的中国畲族博物馆。 早上9时还没到,去往博物馆的路上早已是熙熙攘攘。博物馆犹如放大版的畲族民居,泥黄色外墙、青瓦屋顶,朴实而厚重;馆内,古老的畲民蜡像、微缩的畲家山寨、正宗的畲族家具、数...
百年一遇的暴雨山洪退去了,闽西北秀美的山水又重现了往日的生机。 然而,在顺昌县华阳山景区,大家却再也见不到畲族民俗馆那位肤色黝黑、面带憨厚的微笑、被当地畲族老乡称为“罗哥”的管护员。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甚至还来不及告别他的家人、他的畲族乡亲朋友以及他所热爱的工作。 他就是福建省顺昌县华阳山景区畲族民俗馆管护员,今年52岁的共产党员罗占胜。 6月18日,位于...
为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畲族传统文化和畲乡地方特色文化,景宁县从文化、教育、民宗三个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并特聘部分专门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教授、作家和本地热心畲族文化研究人士等30余人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会,聘请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为顾问。 研究会成立后,一方面,各成员深入实地对畲族文化进行调研,对弘扬、保护畲族文化提出具体的建...
身穿畲族盛装的妇女展示传统手工艺。中新社发 张勤 摄 木板上堆着各种颜色的布料,门口摆着缝纫机,墙壁上挂几件刚做好的现代女式成衣,看起来不过是福建宁德市霞浦街头一间很普通的汉族服装裁缝店。若不是霞浦民族中学雷翰林校长的引荐,很难把这家裁缝店同传统畲族刺绣服装联系起来。65岁的店主王建珍说,现在整个霞浦在做畲族刺绣服装的仅此一家了。 位于闽东的福建宁德市是中国少数民族畲族的主要聚居区。在过去,每...
“泰礼好!”走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热情好客的畲乡人会用畲语向你问好。“泰礼好”意为汉语“大家好”。 景宁位于中国东部省份浙江的西南山区,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为了让这个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浙江通过立法鼓励这个民族自治小县以各种容易传承和传播的方式,保存或展示畲族民间文化和生活习俗。 日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这个条例表示,提倡自...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县丰富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备受关注。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并于今天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 该条例规定,畲族语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传说、谚语、山歌、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民俗活动、宗教文化,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
在浙江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桥终于在东坑镇深洋村安家复建。经过廊桥艺人的几个月施工,畲桥已初落端倪。 畲桥是1987年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建于清光绪20年(1894),桥长37.4米,拱跨29.2米,属木拱廊桥,原畲桥位于东坑镇平桥村之北溪上。2001年5月因省级重点水电工程—白鹤水电站的建设而拆卸待建。多年来苦于缺少经费,畲桥复建工作迟迟不能启动。在省文物局的大力...
12月15日—16日,浙江省丽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组对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进行初验。景宁县副县长、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胡晓红致辞,县文广新局局长、普查办主任严慧荣做了工作汇报,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景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就本次文物普查组织管理工作的情况介绍、普查队技术报告后, 核对了景宁县《...
11月30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浙江省未成年人生态教育行动在畲乡景宁一中拉开帷幕。景宁县副县长胡晓红、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骆土泉、丽水市文明办副主任李深、县教育局局长翁建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严慧荣、副局长吴如峰等参加启动仪式。 这次活动是根据今年浙江省文明委继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的要求,依托浙江...
10月12日,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一个畲族村落的村民报料说,一幅他们认为极为珍贵的“畲族祖图”神秘失踪了,这张图长约30米(亦有50米一说),宽40~50厘米,绢质卷轴,记录着畲族的神话传说和该族的发展历史。12日上午,记者来到他们的村庄时,他们的寻找行动已进行到第三天。 “畲族祖图”之神秘失踪 村民们表示,在2005年5月他们就耳闻这幅̶...
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江西乐安金竹流舍畲族村发现一座具有典型畲族特色的古建筑——蓝科进公祠。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畲族古建筑。 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据考证,该祠于道光壬寅(1842年)新建,光绪十年(1884年)由蓝振葵立碑,其子蓝科进高中进士后,畲族人为了纪念他,改名为蓝科进公祠。
7月2日下午,景宁县召开畲族博物馆、畲族文化中心室内设计方案审查会。 会上,浙江同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介绍了畲族博物馆、畲族文化中心室内设计方案情况。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县委常委、副县长叶金堂充分肯定了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及总体思路。他指出,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文化中心是对畲族历史文化的承载和挖掘,室内设计方案要充分注重把握“历史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