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块价值几万元的玉石原石,被注入创意十足的精致雕刻后,价值达到几十万元。记者昨天(23日)在天津市创意策划研究会石文化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暨首届“东华天运”中国玉石文化论坛上获悉,创意元素的融合不仅给石文化注入更多内涵,也让玉石价值不断飞升。 在昨天的论坛上,天津市创意策划研究会石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东华天运旗舰店经理杨丹告诉记者,创意元素的融入为玉石增添了艺术及收藏价值,市场价格也随之翻倍增...
新疆和田玉价格近些年疯涨,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源枯竭,挖掘成本居高不下。2006年以来,随着和田仔玉的日渐枯竭,国家为保护环境,连续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大型挖掘机进入河床开采,和田仔料的产量便大幅减少。另外,受利益驱动,私自挖掘和田玉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据说和田地区挖掘机的销售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和田地区,相当于地级市)挖掘机销售量第一;加之人工、柴油的成本提高,导致和田玉挖掘成本升高。另一...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 《三国演义》 第三十七回 “三顾茅庐”这事确实是真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交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也有交代:“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 西周最豪华组佩来自神秘“次夫人” “曲沃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在这座晋国早期的“皇家陵园”中,迄今已经发现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而在其中一座属于“次夫人”的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整个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一套长两米有余的超豪华玉组佩(如右图)。出土时,这套玉组佩从墓主人的头部一直覆盖到脚部。...
熊熊燃烧的拱辰楼 被烧毁的拱辰楼 火灾之前的拱辰楼 2015年1月3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两个小时的火灾中化为废墟,火灾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不到一年时间,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云南丽江束河古镇、湖南凤凰古城、贵州黔东南多处古老苗寨侗寨接连发生火灾,媒体分析,这些火灾大多是因为用电不当所导致。 事件:扑救及时仍难避损毁命运 一年内多地古城火灾频发 1月3日凌晨,拥...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目前见到的高仿唐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唐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故本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目前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
陶瓷的釉层卷曲、结块、脱离坯体的现象一般称为缩釉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釉料中的灰尘和釉料本身的收缩。有些釉,特别是那些含氧化锡的釉,如果釉施得过稠,或施在一个脏的表面上,将会缩起,变成较大的结块。补救的办法的用湿海绵擦掉坯面上的灰尘。建立除尘间,避免灰尘落坯。若施釉需要适当增厚,可在釉料中添入少量(3%)的膨润土。釉下彩绘易产生缩釉缺陷,因为釉下彩绘的彩料类似于釉下留存了尘灰。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整个瓷器的发展过程中,釉彩的变化也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从最初的无釉到有釉,从单色到多色,从釉下到釉上,再到釉下与釉上的完美结合,无不体现着制作者的智慧。 对于近两年常有媒体报道日用瓷器掉色,并质疑日用瓷安全问题。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方国兴认为,这其实是对瓷器认知的误区。 “釉下彩,书画入瓷,是画家在素胚上或书或画,书画绘成后上釉再高温烧制成型,釉彩和彩绘为一次性烧...
“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原,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可惜的是,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 龙泉青瓷金丝龙纹罐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农业技术革新是促成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原因。 兰大研究团队通过对早前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进行梳理发现,青藏高原超过七成的史前遗址分布在其东北部,这一地区是古今人类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研究人员因此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开展细致的考古研究和精确测年工作。...
在明代各朝君主中,孝宗朱祐樘是一个比较清明的皇帝。旧史家对他的评价也较高,誉其统治时期为“弘治中兴”,但由于其“兢兢于保泰治盈之道”,夙夜忧勤、忙于政事,似乎在器用方面并无特殊嗜好,也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欣赏陶瓷,更无暇顾及孰好孰坏。 但是有迹象表明,弘治帝喜爱素色,反映于瓷器上是传世实物绝大多数色泽素净,另外从史料也可窥见其嗜素之一斑,如弘治十五年三月“已亥,先是有旨,自正月初一至十二月二...
在唐代盛行一种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后人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事实上唐三彩始于南北朝时期,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所以唐三彩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
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画作为单独的装饰题材,肇始于唐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明末才得到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和明末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有关系。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采取了一些修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正常生产并取得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英宗继位,明朝开始腐败,从万历至崇祯的整个明末时期,政治异常的黑暗,宦官专权,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