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于4月12日在京召开,来自文物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文物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展开热烈讨论。 把文化传下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海口金缮手艺人宋文辉在修复工作中 宋文辉在仔细观察一件待修复物品 金缮工作中的常用工具 金缮修复需要细心和耐心 几条金线蜿蜒攀爬在茶盏内壁,夺目却不耀眼;一条赤龙蜷卧在琉璃珠上,灵动却不突兀……走进海口民间文物修复师宋文辉的工作室,陈列在壁橱之内的一件件精致独特的杯盏引人注目,它们都是宋文辉以金缮的技法修缮的古玩。 如果不是略有耳闻,很难看出它们先前是已经破损了的文物。在宋文...
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阿拉善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阿拉善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将于4月12日至6月5日在省民族文化宫4楼展厅展出,市民可免费前往观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阿拉善博物馆蒙古族民族民俗精品文物百余件(套),涵盖了阿拉善蒙古族简介、生活生产习俗、文化艺术、游艺竞技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阿拉善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 据介绍,阿拉善意为五彩斑斓之地,有“骆驼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风情独具...
李剑在使用仪器清理华光礁I号沉船的陶瓷片上的粘连物 文物修复的手艺如果从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中的“工”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文物修复师常常是隐居幕后,默默耕耘,不为外界所知,但近日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却让文物修复师红遍大江南北。在海南省博物馆,也有同样一位从事文物修复的年轻人——李剑,这位90后的西北小伙子,在文物修复的行当里默默耕耘,自得其乐。 学艺从...
“你快把那边红色积木拿过来,我只缺一个底座了”“哎呀,我还缺很多,赶不上他们了咋办?”上周六的四川博物院里,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承办的“基地之旅·少年先锋实践派”大型体验式系列公益活动,带来了以“搭出博物馆”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积木搭建,像模像样地“做”出了自己心中的文物。 今年,“基地之旅·少年先锋实践派”大型体验式系列公益活动将在...
“老北京,厚文韵,人人爱,保平安。”今年54岁的“老北京”黄玉庆是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的一名文保义工,保护文物这件事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正竭尽全力地念好文物保护的“三字经”。 在北京,像黄玉庆这样的文保义工已达千人,他们相当于为文物执法人员增添了“腿”和“眼”,过去两年,志愿者共反馈各类信息3000余条。文保领域的“朝阳群众”,正在引领全社会通力合作,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今...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雅士会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拉开了兰亭文化的序幕。 1663年后的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兰亭的故事从绍兴来到了杭州西湖美术馆——由浙江省博物馆与绍兴翰越堂举办的“兰亭的故事——绍兴翰越堂藏兰亭文物展”在这里开幕,共展出兰亭文物及现代名人兰亭书法、兰亭工艺品88件,从民间收藏的角度诠释了兰亭文化现象。 展览的开篇夺人眼球,这是一...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我们通过文物读懂祖先,希望子孙通过文物理解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利用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在过去的5年里,从政府到民众,文物保护的观念日益普及。文物事业正走出神秘的“象牙塔”,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百姓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经济民生发展、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强大助力。 家底增厚 文物有了“身份证”,总量翻了一番 文物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152号院院门及门墩原状。村民供图 在明代建成的门头沟斋堂镇沿河城村,一座古院门口的汉白玉门墩近日丢失。门头沟文委确认,门墩为区内登记在册文物。村民报案后,斋堂派出所已立案侦查。 现场 院门和门框已恢复原状 记者前日来到门头沟斋堂镇沿河城村,从村西侧“永胜门”进入后,路旁随处可见倚墙晒太阳闲聊的老人,这几天152号老宅门口的石墩被盗一事,成了他们的心结,“祖祖辈辈多少代了,村里一直平平安安...
4月11日,记者从省博物馆了解到,由西北五省区18家文博单位联合推出的大型文物精品展览《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将于近期在省博物馆展出,展出的167件(组)文物珍品大部分是首次在青海亮相。 《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巡回展览之一,展品年代跨度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本次展览内容丰富、品类齐全、文物等级较高,这些文物珍品将全方位展现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
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研究怎样...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管理局局长阿赫梅德·迪布表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提议帮助修复叙利亚巴尔米拉被“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破坏的历史古迹,而叙方也期待俄方的帮助。 报道称,迪布表示:“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提出帮助修复被‘伊斯兰国’炸毁或砸毁的巴拉米拉历史文物。圣彼得堡被称为北方巴尔米拉,因此,来自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的提议,对于我们来说格外荣幸并有意思。” 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