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6月15日,《中国香文献集成》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 《中国香文献集成》的出版为香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及香产业从业者提供了最为翔实的文献史料,以此为契机,必将更好地推动中国香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以复兴中国香文化为己任,旨在挖掘整理中国香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解析、研究,使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殿堂中的瑰宝重放异彩。有继承,才会有...
资料图 6月14日,河北省公安厅通报,日前,省公安厅决定自6月至8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向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 河北是中国文物大省,近年来文物犯罪形势严峻,曾发生清东陵景妃园寝被盗、定州特大文物被盗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据了解,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将对近年来本地文物犯罪情况,特别是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盗窃田野文物、倒卖、走...
最近,上海静安区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遭拆除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原委是90后年轻女业主对房屋进行拆除并实施改造工程,媒体报道后,政府相关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改造。 目前看,事情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舆论对业主的质疑大致有以下角度:一、对自家房屋进行大规模改造,不能排除藉由房屋的公共文化属性达到个人财产增值目的的嫌疑;二、虽是在改造自家房屋,但该房屋是政府认定的“历史建筑”,缺乏基本的报备...
在很多人印象中,上海是直到近代才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大都市。事实上,经过80多年考古研究,上海古海岸线“冈身”地带,已发现一连串的古文化遗址,最早达6000年。目前,上海“冈身”沿线各区正纷纷出台措施保护这些古文化遗址,并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 “冈身”孕育辉煌的上海古文明 “冈身”是上海等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地理现象。 据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在长江和海水交互作用下,在现今上海...
资料图 近日,由山东省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菏泽市文物局承办的山东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培训班在菏泽市举办。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山东省博物馆文创开发、版权保护、品牌经营等各方面水平,推动山东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进展。山东各地50多家博物馆的馆长及文创产品开发骨干80余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高校学者授课,内容包括博物馆文创产品开放政策解读、博物馆文创产品知识产...
市区永川路九号的永川轮船局,这座中西结合的二层建筑隐藏在老城区中,老建筑现在被围墙包围其中整个建筑四周搭有脚手架,围墙里杂草丛生。这种状态已经两年了也不见有人前来修缮。 赵用 航拍 日前,接到市民邓兄龙的来信,反映市区永川路有一处省级文保单位温州轮船局旧址保持着晚清、民国时期风貌,但因年久失修,面临坍塌风险。数年前,轮船局旧址被有关单位用脚手架层层“包裹”起来,可这一“包”就是近两年,迟迟未...
为传达学习全国和省市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责任文保员队伍建设,推动北仑区文物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6月12日,一年一度的北仑区责任文保员会议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召开,全区50多位责任文保员参加了会议。 区文体局副局长尹宝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感谢责任文保员的辛苦付出表示,并对将来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新期许。会上聘请了新的责任文保员,并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宁波市规划局北仑分局、北仑区白蚁防治站、小港、...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永康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又面临了新的考验。为此,市文广新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阵以待,全力保护文物安全。 详细布置,精心组织。文化局分管领导专门召开了动员会,要求全体文物干部、职工,提高思想认识,时刻紧绷防汛期间,确保文物安全这条弦。 突出重点,加强检查。6月13日夜,市文广新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重点检查了西津桥、吕公望旧居、周仰山公祠、徐品红七间民居等城区文保单...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 公元1617年(藏历第十绕迥火蛇年),第四世班禅洛桑曲吉...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贵定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贵定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纳雍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丹寨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