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邻水县政府成立了以甘兴川副县长为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等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标志立着邻水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始启动。据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013年3月10日至15日,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首期培训班在郑州举办。来自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管理所的共160名文物保管员参加了培训,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李玉东副局长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从三方面强调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摸清家底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锻炼文物行业行政能力...
我国作为数千年历史从未中断、一脉相承的文明古国,也是文物资源大国,各种不可移动文物遍布各地。多年来,各级政府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许多地方也出现不少问题。概而言之:一是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有的地方只重保护,不重利用,因而很难彰显文物的价值及其保护的效益,难以引起当地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也难以真正得到加强;有的地方在文物利用中一味追求...
图片说明:励小捷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国务院已经发出通知,要从今年开始,用四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博物馆、展览馆等国有单位进行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展开的普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委员说,“普查是推进文物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励小捷表示,普查不会改变文物现有的权属,只是为掌握...
近日,自贡市对辖区内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截止目前,我市辖区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其中古遗址1个,古墓葬3个,古建筑29个,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个,石窟寺及石刻4个,其它1个;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此次现状调查共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划定情况、所有权、保护经费投入情况、是否交由企业管理、是否...
作为文物大省,从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可移动文物的总体情况,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登录机制,为科学保护制定政策。 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正式启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廓清我省文物家底和保存状况。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各...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修复资质认定的工作要求。近日,继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单位后,重庆市又有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2家单位获得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至此,重庆市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单位由2012年初的2家增至4家,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单位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是国家文物局根据各保护修复单位的...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31日在京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根据方案,1949年后国有单位收藏的部分可移动文物,以及民间收藏文物、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等不列入此次普查范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统一组织的首次全国性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涉及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19个行业、100余万家国有单位。 ...
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1月22日,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并成立由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任组长的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标志着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开展。《通知》指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全国统一开展的又一次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
1月31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会议由文化部部长、领导小组副组长蔡武主持,国务院副秘书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江小涓讲话,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励小捷介绍普查情况并做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普查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