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网太原7月7日电(胡健)山西省文物局7日发布消息,近日,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胡张乡如意下晁村,发现墓志铭一合。经实地勘查,是明末清初当地名宦张慎学的墓志铭,也是迄今该县发现形制最大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是继三普发现的张氏宅院、张氏祖茔之后张氏家族的第三件实物,墓志铭上记载了张慎学的家族史及其生平事迹,填补了县志的空缺,为进一步研究夏 县明末清初历史人物及史实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现已迁至司马...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应妮)以展现中国清代宫廷文化为主旨的《清代宫廷文物展》将于10月下旬在意大利展出,其中末代皇帝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一生将是展览重点之一。 主办方在6日的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展览从沈阳故宫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3家单位选取了155件/组精美文物展品和29件/组辅助展品参展,其中一级文物达22件/组。所选展品旨在展现清朝宫廷全貌,...
本报7月5日讯 (记者 任俊兵 特约撰稿人 刘波)“感谢山西晚报的关注,感谢你们对文物工作的监督和支持。我们已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力争年内还清对这处国宝文物的“历史欠账”。”今天,就本报对介休市北辛武村的国宝文物、太和岩琉璃牌楼保护现状的报道,介休市文物局局长裴卫东这样表示。 太和岩牌楼是清代晋商、北辛武村冀氏家族的当家人冀以和创建。多少年来,...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政权。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堪称玉文化发展的顶峰。 清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顺治到雍正时期,为早期,这一阶段战乱频频,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其特点是玉器品种和数量较少,也没有新...
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从唐代吸收了胡人习惯以后,发展出了汉人衣冠。 清代服饰让一些特立独行的王公贵族不满,有人竟宁愿穿乞丐装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称,这种制度不但为礼教所维护,而且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敢轻易逾越。然而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尤其是当一个王朝的控制力日渐减弱...
清乾隆釉里红缠枝莲梅瓶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六方大瓶 文人风鼻烟壶宜逢低吸纳 鼻烟壶虽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但长期以来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比起国内,在欧美和新加坡市场更受藏家的欢迎,往往能卖出几百万一个的高价。但近来这股鼻烟壶收藏风也有吹向国内市场的趋势,此前香港邦瀚斯拍卖行推出首场“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拍卖,100%成交。但目...
墨竹图 诗言志,画传情。中国古代文人对竹子情有独钟,他们写竹、画竹、种竹,甚至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境界。竹,被文人士大夫们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古人则从竹子的品性中抽象地表现出所谓高节虚心等象征意义。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人品即画品,画竹实际上是画人,没有什么比竹更能象征文人的气节和雅气...
7月5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美术馆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西城区文津街7号)隆重开幕。李岚清同志亲自为来宾讲解展览,并作了题为“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的专题讲座。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出席仪式并致辞。部分书画界艺术家、著名学者和社会公众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官吏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文化的表征之一,在其承载的文化符号中,可以看到人与动物的亲密和谐关系。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质被图案化,刺绣在官员所穿用的服装上,并且作为一种国家的服饰礼仪制度。这和西方的服饰礼仪截然不同,是中国民族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古代官服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
近年来,华夏拍卖市场上的明清玉器占据了其中比较大的份额,价格也在连年攀升。明清玉器拍品主要是以一些形象生动、雕工精细的各类摆件、插件以及小巧精致的佩饰玉等为主。出现明清玉器受追捧的原因,是由于如今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由过去长期重视沁色、器重工而转向崇尚玉质,收藏家开始迷恋收藏近玉甚至今玉,这使现有的精品明清玉器得以突显其投资价值。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的玉器造...
图为延安革命纪念馆主题雕塑 尽管酷热难耐,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却一浪高过一浪,每天达到上万名。 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纪念馆,迎面就看到一座主题雕塑,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和10余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战士紧紧地站在一起,身后是巍巍宝塔山和滔滔延河水…… “要真正懂得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政权。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堪称玉文化发展的顶峰。 清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顺治到雍正时期,为早期,这一阶段战乱频频,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其特点是玉器品种和数量较少,也没有新的...
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都深为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所吸引,要求满族人接受并努力学习汉文化。他们也十分喜欢寿山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坐像,就是寿山石雕。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爱寿山石之风更盛,选石也更加讲究名贵,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宠爱。康熙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小中元”、“利硕怡亲王宝&...
清道光 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碗(1对)成交价:662万港元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瓷器收藏者有必要对瓷器板块进入“深耕细作”,深入发掘未来的潜力品种。因此,清代中晚期瓷器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毕竟,清代自顺治至宣统268年间,清三代134年占了一半,除去顺治18年,嘉庆至宣统占到了116年,就瓷器的研究、收藏而言,这116年是不可轻易忽视的,尤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