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项目名单。山西共21项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5项,扩展项目16项。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于2013年启动,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最终确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目147项。本次推荐的项目名...
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26日通报称,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圣寿寺正式开工修缮,此次修缮主体为该寺大雄宝殿。与此同时,与圣寿寺相隔100多米的关帝庙也进入修缮工期。 据太原市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罗海斌介绍,两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屋顶漏雨、瓦件破损、油漆起皮、脱落等险情,亟需修缮。此次修缮将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使用原有构件,保持建筑的原真性。 ...
27日,在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太原市文物局局长杨支军报告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保单位33处,省保单位13处,市保单位155处,县保单位333处。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是太原的精华所在、特色所在、神韵所在、魅力所在。“为了让社会公众感受太原跃动的历史脉搏,今年年底前,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最大的博物馆——太原博物馆将力争实现局部开...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图》等7幅明代画作,日前起运前往英国,参加大英博物馆“明:皇朝盛世50年(1400-1450)”展览。7幅画作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我省文物首次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明:皇朝盛世50年(1400-1450)”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大英博物馆共同策划,展览将于2014年9月18日开展,2015年1月4日结束。这是继2007年大英博物馆举办“秦始皇兵马俑...
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26日通报称,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圣寿寺正式开工修缮,此次修缮主体为该寺大雄宝殿。与此同时,与圣寿寺相隔100多米的关帝庙也进入修缮工期。 据太原市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罗海斌介绍,两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屋顶漏雨、瓦件破损、油漆起皮、脱落等险情,亟需修缮。此次修缮将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使用原有构件,保持建筑的原真性...
8月25日,工人在修缮山西祁县文峰塔。 8月25日,工人在修缮山西祁县文峰塔。 近日,山西省祁县“塔坚强”正式开始修缮,目前脚手架已搭建完成,文峰塔塔基及围栏正在修建,预计整个修缮工程将在10月底前完工。 山西祁县文峰塔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里未核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 日前祁县文峰塔似待发射火箭呈悬空状的照片走红网络,网友戏称这座塔为“塔坚强”,这座连县级保护...
记者25日从山西博物院了解到,该院收藏的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等7件宝宁寺水陆画已完成点交、包装、起运,飞赴英国大英博物馆参加“明:皇朝盛世50年(1400-1450)”展览。 “明:皇朝盛世50年(1400-1450)”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大英博物馆共同策划,是继2007年大英博物馆举办“秦始皇兵马俑展览”以后,再一次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大规模特展。 该展览选取自永乐皇帝夺位直到正...
8月22日,山西太原古玩艺术收藏品博览会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古玩城举办。据介绍,本次博览会为期三天,将于24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商及收藏家携带艺术品到场展出,展品包含瓷器、佛像、玉器、杂项、藏传艺术、古董家具、古珠等古玩的所有门类。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大同市云波路发现一个北魏石椁墓。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的室外工作已经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这一石椁墓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长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
8月18日晚,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唯善呈和—万德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展览共展出万德法师书画作品200余幅,以中华传统笔墨,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激发观众对“善”与“和”的心灵共鸣。万德,号雪菴,大同法华寺住持,1975年出生于山西祁县。自幼学习书画,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万德法师的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山水、花鸟、人物等,画风清疏淡远、宁谧洒脱、诗画相融,继承了中...
8月17日,工人们在觉山寺塔周围安装脚手架。 近日,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觉山寺塔开始进行维修,主要对塔基、塔身外观进行修补,并将部分曾流落民间的砖雕构建重新安装。觉山寺始建于北魏,是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寺,寺内有一座修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年)的密檐式砖塔,是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华社记者范敏达 摄
古寺新翰逸,草香伴墨香。8月16日上午,“赵国柱书法小品展”在清凉怡人的山西太原市太山龙泉寺禅院开展,共展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太原日报社书画院院长赵国柱的书法小品20余件。此次展览由太山文管所和太原日报社书画院联合主办,展览持续至8月30日。 赵国柱,1955年生于太原,祖籍平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报业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全国第三届、第四届中...
近日,记者从长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日前展开。经过多级推荐和评选,长治市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确定了推荐名单,袁小晋等26人将参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了解,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按照省文化厅相关要求,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第四批...
峙峪古遗址远景。所画部分为古遗址。 峙峪古遗址周围的废弃瓷窑。 峙峪古遗址院外污水横流。 峙峪古遗址距今约28000年。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