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瓦当在汉代的使用达到了鼎盛。汉代用四神表示季节和方位,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汉代极为流行。
青铜水禽是从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中出土的。共出土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和青铜仙鹤6件,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精品。我们看青铜天鹅站立在长方形的青铜踏板上,伸颈欲鸣,弯曲回首,姿态万千。而青铜仙鹤则俯首啄着一只青铜虫,生动地再现了从水中取食的瞬间形态。如此众多青铜水禽的出土,说明这个陪葬坑营造出了某种“水环境”。专家认为,这对丰富和研究秦始皇陵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囷”是古代的一种储粮设备。我国古代储存粮食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储于地上,一类储于地下。地上储粮,往往因地制宜,或因公﹑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形的叫做仓、廪;圆形的为囷、囤。这件囷形制简朴,塑造手法写实酷似真物。用陶囷从葬,表明墓主生前的富足。
这组编钟共有八件,纹饰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是现存西周个数最多的一组编钟。柞为铸钟主人的名字。 柞钟前四件各铸一篇铭文,后四件合铸一篇铭文,内容相同。大意是说:柞在三年四月甲寅这一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赏赐,感到非常荣幸,因此铸钟纪念。编钟演奏时敲击中间和转角两处,中间敲出的音称为隧音,转角两处称为鼓部,敲出的为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钟的内壁铸有调音槽。古代音律为宫、觞、角、觯、羽...
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银饼共计22件。其中4块为錾文银饼,浇铸成型,表面有锤揲痕迹。“怀集”即今广东省怀集县,是当时重要的产银、用银地区。银饼上錾刻的铭文内容分别为:县名、纪年、来源、重量、负责官员及工匠的职务、姓名。錾文的格式、内容与唐代文献记载一致。这些錾文银饼反映了唐开元年间岭南地区可能用银交纳赋税。
日前,丽水市文广出版局组织专家对民办博物馆办馆意向人瑞典华侨叶克清的石雕藏品和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孙伟祥的木雕藏品进行了评审。至此,我市已经有8家拟办民办博物馆的藏品经过专家评审。接下来,市文广出版局将按程序向市政府建议,同意8家民办博物馆在丽水市区江滨区块落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呈现多样化,丽水市收藏界日益发展壮大,丽水市民办博物馆也如雨后...
近日,“海上风——嘉兴博物馆馆藏海派书画精品展”在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揭开帷幕。此次展览共展出藏品46件,达70多幅。这是继该展览在河北邯郸展出后的又一次远距离对外交流。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或“沪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嘉兴毗邻上海,更是画学渊薮之地,相当一批嘉兴书画家挟艺沪上,活跃于海上画坛。海派从其兴起,到其中主要成员以至领军人物,与嘉兴渊源深厚。被称为“海派...
4月27日,“庄严宝相——旅顺博物馆藏佛教艺术珍品展”在沈阳故宫飞龙阁、翔凤阁展厅开展。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曾在印度盛行千余年。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因路线不同受到各种各样地域文化的影响,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嬗变。佛教的流布及发展,带来了佛教艺术的发展,佛寺、佛塔、佛像、佛画、佛经等附属品的制作随之兴盛。 历代佛教造像是旅顺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种类之一。“庄严宝相——...
日前,省普查办文物鉴定专家组来桐庐叶浅予艺术馆开展馆藏文物认定工作。 叶浅予艺术馆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叶浅予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一生成就卓越。为回报家乡人民,叶老在晚年将其收藏的一批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作品及本人绘画作品无偿捐赠给桐庐。 专家组对艺术馆馆藏的236件(套)书画作品进行逐件认定评估,共认定文物218件,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
兽首张嘴侧耳,双眼平视,长颈前伸,身、杯合一,器物通高6.2厘米、杯口径4.4厘米。 1997年4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树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区内发现了1座似乎未被扰动的灰坑。清理后认定为原生堆积, 填土中包含的陶片较多。经仔细对比分析、研究后发现,灰坑出土的陶片是较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陶器,二里头文化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文化遗存。这是襄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夏文化...
香气,能在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所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无不以香为伴。而香具,不仅是承载香品的器皿,更是文人案头上的装饰物和玩赏之物。这两天,以古代香具为主要内容的《香具雅韵——吴江博物馆馆藏香具精品展》,正在南京民俗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共陈设了香道用具70件,有香炉、香瓶、香插、香筒、香盒等器类,上至六朝,下至民国,为南京市民了解香道文化带来了...
昨天,“追影取像——馆藏古代人物画精品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厅揭开帷幕。这也是该馆继成功举办“生活在明代”、“碑风帖韵”等一系列原创性书画展览后,为公众献上的又一次精神文化盛宴。 中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历史中,人物画是最早独立成科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各个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人文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绘画门类,在中国画科中颇具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逼真传神、气...
广西博物馆举办的“丹青桂韵——馆藏花鸟画精品展”将于2015年4月15日在广西博物馆二楼西厅开展,展出时间持续3个月。 本次“丹青桂韵”系列展览以花鸟画为主题,遴选广西博物馆藏明清至近现代花鸟画精品,包括卷、轴、册、横幅、扇页等各类书画形式作品,辅以画派、师承、画法等与展览相关的专题信息。展品汇集了陈淳、恽寿平、石涛、李鱓、黄慎、罗聘、居廉、任伯年、吴昌硕及近现代齐白石、陈半丁、高剑父、陈...
4月11日,“追影取像——嘉兴博物馆馆藏古代人物画精品展”正式在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嘉兴博物馆馆藏明代至民国人物画近百幅,分别从“取像•传神”、“取像•风骨”、“取像•世象”、“取像•入悟”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展示。 中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历史中,人物画是最早独立成科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各个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人文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绘画门类,在中国画科中...
4月11日,“追影取像”——嘉兴博物馆馆藏古代人物画精品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厅正式开展。这是嘉兴博物馆继成功举办“生活在明代”、“碑风帖韵”等一系列原创性书画展览之后,又一次自主策划的原创展览。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据介绍,嘉兴博物馆馆藏人物画藏品丰富,种类齐全,此次“追影取像”展览共遴选了馆藏近百幅明代至民国人物画作品,分别从“取像·传神”、“取像·风骨”、“取像·世象”、“取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