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济宁市文物局联合公安消防部门于6月12日至18日开展全市文物安全检查。本次活动,共检查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6处。 本次联合检查范围包括古建筑、近现代建筑、革命文物等具有安全风险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科技保护室等文物保管和科技保护场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工地;考古工程工地。 本次全市共检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
日前,由镇江市文广新局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镇江博物馆书画展厅开展,展览展出了鲁迅先生收藏的版画、拓片、书信、文稿、绘画等展品共89件(套)。本次展览的展品均为鲁迅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原件。王呈 摄影报道
资料图 为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培养文博鉴定人才,提升我区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水平,国家文物局在拉萨举办的文物进出境审核西藏地区文物鉴定培训班于29日开班。西藏文物鉴定中心、各区直文博单位、拉萨海关所属吉隆口岸、亚东口岸等单位的3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人员培训 为文博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据了解,西藏的鉴定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2011年1月,在原西...
因为教学需要,退休前做过历史老师的吴华搜集了大量古钱币和文物。1991年,西安警方以倒卖文物为由收走了七千余枚古钱币及百余件铜镜、宋瓷碗等文物,并出具了暂存单据。 26年过去了,在申请西安市公安局就“暂存”其古钱币和文物作出最终行政行为并收到《不受理信访事项告知书》后,89岁的吴华选择起诉。近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判决,确认西安市公安局作出不受理告知书的行政行为违法。 回顾:警方“暂...
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福建三明的肉身佛像,近年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每次出现都会成为关注焦点。无论叹惋过去屈辱的历史,还是指责偷盗者的恶劣行径,最终的追问往往会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些文物如何归国? “文物的回流代表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除了国家的追索和国外藏家的捐赠,目前市场交易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
遗产编号 所属地区 河南·鹤壁·浚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浚县 申报日期 2007 大平调又被称为“平调”“大梆戏”“大油梆”,主要流行于河南北部,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 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于梆子腔系统,为板式变化体,在音乐板式结构上与豫剧多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艺术风格上远比豫剧更加粗犷。至少在清代乾隆年间大平调就已经形成,并且在黄河...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高安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高安市 申报日期 2006 古称“江右上县”的高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高安采茶戏则是这块古老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孕育出的一坛老酒,喷发着醉人的醇香。高安的农民或在蚕桑耕种之中,或在收获喜庆之际,有感而发,信口引吭,一人呼,众者和,管弦助兴,铙钹取闹,傩面雉首,相聚而乐,于是...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万载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外载县 申报日期 2006 万载花灯戏(俗名花鼓灯)是源远流长的一种地方戏曲,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清朝初叶,赣南的大批移民移居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后与当地花灯、民歌、民间小调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一种在声腔、表演诸方面独具特色...
遗产编号 ⅳ-6 所属地区 江苏·宿迁·泗洪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宿迁市泗洪县 申报日期 2006 柳琴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分布于苏、鲁、豫、皖四省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极为人们所喜爱,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柳琴戏”。 “拉魂腔”源于“周姑子”。经考...
遗产编号 ⅳ-7 所属地区 江苏·徐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苏徐州 申报日期 2006 江苏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 江苏梆子戏的表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有自己艺术规律和整套的文学、...
遗产编号 ⅳ-8 所属地区 江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 申报日期 2006 【简介】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江苏省北部的连云港市、宿迁市的大部分乡镇和淮安、盐城两市北部县区的部分乡镇。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
遗产编号 ⅳ-11 所属地区 江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 申报日期 2006 杖头木偶戏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北流木偶艺人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将其传入桂平市,并发展六代木偶艺人,有李派和温派之分。曾覆盖全市各乡镇,演出场地多设于各乡镇文化站。 杖头木偶戏以演唱古代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飞传》等。19...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安徽·池州·东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池州市东至县 申报日期 2006 文南词简介 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文词腔,是一种流行于安徽池州市的东至县、安庆市的宿松县等地的古老的戏曲剧种,素有黄梅戏姐妹 腔之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文南词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 文南词历史 ...
遗产编号 ⅳ-5 所属地区 安徽·池州·东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池州市东至县 申报日期 2006 东至县木塔乡是安徽省东南大门,自古以来是皖赣交界的边贸重镇,亦是皖南山区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商贾往来,商贸发达,为木塔带来徽州文化和浮瑶文化的交融与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皖赣边界文化,底蕴深厚,璀璨夺目。 木塔“鸡公调”-安徽省东至县首批非物质...
遗产编号 iv―2 所属地区 安徽·滁州·凤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滁州凤阳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种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