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孙立极(北京):几年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计划在嘉义兴建南院。听说,工程还没建完,南院计划改为“花卉博物馆”? 吴亚明(台北):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3月19日在“立法院”做施政报告时透露的。她说,在与地方政府和“行政院”相关部会研商后,上月底敲定,故宫南院将以花卉为主题,规划为“花卉文化博物馆”。...
据“中央社”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19日首度谈到对北京圆明园12兽首的看法,她表示,故宫不会搜购或借展这些兽首。 周功鑫说,兽首是圆明园喷水的器物,如果要购藏,还有更重要的文物值得采买,故宫没有、也不可能去搜买或借展。 周功鑫表示,台北故宫的展览大多是一系列文物搭配展出,让民众学习,不会为某一件文物举办展览。
刘国松“宇宙心印”个展14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开幕,展出刘国松一甲子创作生涯的百幅画作。刘国松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推动传统国画的现代化,在台湾获得最高文艺奖项,被誉为“水墨现代化之父”。他积极参与推动两岸艺术交流,是两岸隔绝后第一个到大陆参展的台湾画家。他的画作被全球50余家美术馆收藏,所创作的九寨沟系列、西藏系列、神舟六号系列等开拓了中国画的技法与...
日前圆明园兽首在法国拍卖遭到大陆官方强烈抨击追讨,引发了台北故宫对藏品到北京展出的忧心。为此,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11日接受台湾东森电视台专访时再三保证,台北故宫藏品与圆明园兽首根本是两回事,台北故宫藏品未来到北京展出,绝对不会被扣押。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结束台湾参访后,特别出面说明表示,台北故宫藏品与圆明园兽首根本是两回事,借展馆藏绝对不会被扣押。 郑欣淼说:“我想在...
赴台访问顺利归来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上博代表团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访问,标志着上博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实质交流已经建立。作为访问成果之一,上博将出借一对珍贵的“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堆花花卉六方瓶”,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10月的“雍正大展”。 ...
这是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每段故事先录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翻译成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通俗易懂。“台北故宫”所藏《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艳,制作精美。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该完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之后。
藏文佛经的装帧形式不同于汉族人习惯用的佛教经本,而是以经叶、经版和经衣组成。这种经本形式源自印度,为西藏佛教沿用,称为“梵夹装”。此为清朝的收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的经叶,正反两面均以金泥正楷书写,每函300~500叶不等,经叶依次序叠放后,边缘即呈现金泥彩绘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等8种图案。
此刊本由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印,保存完整。国子监自五代开始刊刻经籍,但如今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物证。值得一提的是,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庄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张简洁的信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纸页早已泛黄。雪仍然在下,仿佛下在书帖上。据说每逢入冬初雪时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来看一看,并在裱框的四周写字赋诗盖章。有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在帖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出宫,桌子上还有没吃完的半个苹果。路过神武门,军警和办事人员竟在包裹中搜出《快雪时晴》。当时已经下班,各库门紧锁,而这三希堂第一...
宫廷画家李唐画了一幅《万壑松风图》,描绘的就是万岁山建成后巨岩重岗,云雾缭绕的景象。李唐喜欢用一种他自己发明的新笔法来画岩石,被称为“斧劈皴”,这使得这张画更具阳刚气质。岩石下有一曲流动的泉水,在画面上流淌了几个世纪,800多年的风尘让白色的绢帛变成了古铜色。松树干部的赭石颜色和松针的绿色都暗淡了。画面的落款隐密地写在主峰左侧的一剑远峰之中。
这是一幅北宋杰出的风景巨作。作者郭熙是宋神宗时期的宫廷画师。郭熙认为山水是有生命的。 在这张画里,他并没有像前辈范宽那样将山画的雄浑大气,而是让整个画面充满轻松的戏剧式风格。据宋代邓椿《画继》记载,宋神宗对郭熙的画十分喜爱,甚至专门腾出一座宫殿用以悬挂他的作品。从画中作者的签名可以看出,画家完成这幅画的时间是1072年,这正是画家在宋神宗身边享受皇恩的幸福时光。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
这是一幅高2米6.3,宽1米3.3的巨大挂轴。是一千年前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岩与深邃林莽间。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却将山峰高不可攀的气势烘托得极其生动自然。 当年徐悲鸿在北京故宫看到了这幅画,不禁赞叹道:“...
坛城(Mandala)是藏传佛教用以象征宇宙结构的法器。这件坛城是达赖喇嘛五世于清朝顺治九年(1652)送给顺治皇帝的礼物,高14.8厘米,直径32.4厘米,通体镀金,并以绿松石镶嵌,极为珍贵,由此可见清朝与西藏在政治宗教上的密切联系。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定,多数釉面无光泽。此盆高6.7厘米,深3.5厘米,长23厘米,宽16.4厘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窑传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20件。
哪些才是台北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呢?学者和民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学者评出的国宝分别是《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藏文大藏经》、《帝监国说》、《快雪时晴帖》、《国子监刊本(尔雅)》、《万壑松风图》、《早春图》、《溪山行旅图》。 这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散氏盘,之所以珍贵,说白了就在于它的字多。散氏盘,共三百五十七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