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天前的一场大雨过后,我在村南的岭地上和附近河道里意外发现了多块古代陶片和带花纹的古砖头。”胶州杜村镇大郐家沟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昨天,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早在两年前文物普查中,这里就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新石器龙山时期古村落遗址和汉代古墓群,这些陶片出自新石器龙山文化层,而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龙山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依据。 雨水冲出古代陶片 沿杜村镇大郐家沟村沿着村...
红框内图片为东城门遗址和瓮城遗址现场图。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记者对比光绪年间的通州城地图后发现,新发现的遗址位置与清朝的东城门位置一致。 光绪年间的通州城地图 近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消息,通州区修建地铁,在开挖一地铁站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通州城的东城门和瓮城遗址。遗址位于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根据规划,地铁新华大街站就在这一区域...
从4月19日到6月30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门后遗址、东水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了一批广鹿岛早期居民使用的陶器、石器、蚌器以及当时人居住的房址和野外灶址(用火遗迹)。经与小珠山遗址第一期文化陶器比较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判断遗址类型为小珠山早期。 出土的文物正在经过修复。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介绍,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门后遗址,位于广鹿岛塘洼村东侧的...
在金川县二嘎里乡,考古专家新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刘家寨遗址,距今约5000年历史。在发掘了3500平方米之后,考古队员发现了200多个灰坑、11座房址、19座窑址等遗迹,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片、石制品、骨制品、兽骨等器物。 昨日,在成都召开的“金川刘家寨遗址考古成果汇报会”上,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是一个以制陶业为主的聚落...
北京地区的历史遗址和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地下文物勘探发掘与建设工程争抢时间、速度的矛盾突出,出现了大量地下文物遭到破坏的情况,地下文物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据统计,仅2007年和2008年,北京市新开工建设工程共有4191个项目,只有97个项目进行了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占其总数的2.3%,大量未做地下文物勘探及保护的建设项目,其文物损失难以估量。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郭京...
7月6日上午,周口店遗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贯彻学习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区领导干部大会精神。会上,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传达了刘淇同志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和刘伟同志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杨海峰主任要求结合会议精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全力总结分析上半年工作,找出工作中的缺点、要点和亮点,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二是要全力推进遗址的项目建设,做好新馆建设、界桩项...
继去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阿坝州金川县刘家寨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后,近日再次进行了发掘。在昨日举行的金川刘家寨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 上,考古队专家披露,在最新发现的这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225座灰坑和19座陶窑中发现了大量陶片,相关专家称:“或许是一个以制陶业为主的聚 落”。 刘家寨遗址位于阿坝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截至目前,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出土了陶质...
记者4日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经过2个多月的考古工作,永州零陵武庙考古发掘进展顺利,逐渐显露的恢宏武庙建筑遗址重见天日。 专家介绍,以现存零陵武庙大雄宝殿为中心,在长达300余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发现了5级台地,发掘出来的建筑基址完整展现了600年前明代零陵武庙的建筑结构。20000平方米的宏大占地面积,遗存的青石柱础、青砖地面铺装、青石排水沟、鹅卵石铺装的天井,还有功能齐全的照壁、演练场、仪仗室等...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在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期测绘、调查时,抢救性发掘出土一尊整身、盘坐、戴冠、口呼状磨光红陶人像,人像通高55厘米。 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介绍,这尊写实人像距今约5300年,似属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新华社记者汪永基 摄
近日,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顺东率考古人员在永州市零陵区进行考古考察时,惊奇地发现了一处舜帝庙遗址,在遗址区发现了舜帝庙标识和大量石雕、碑刻及部分古建筑物构件。 零陵舜帝庙位于零陵区黄田铺镇舜帝庙村。为弄清舜帝和舜帝庙村的关系,考古人员曾多赴该村考察,在现场考古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查和查阅资 料。据村里老农介绍:“舜帝南巡逆湘江而上,行船受阻,舜帝在此住一晚。后人在该村修建舜帝庙。...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技师王瑞昌(左)与敖汉旗博物馆馆员王泽在修复陶人(7月3日摄)。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在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期测绘、调查时,抢救性发 掘出土一尊整身、盘坐、戴冠、口呼状磨光红陶人像,人像通高55厘米。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介绍,这尊写实人像距今约5300 年,似属红山文化晚期...
近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顺东率考古人员在永州市零陵区进行考古考察时,惊奇地发现了一处舜帝庙遗址,在遗址区发现了舜帝庙标识和大量石雕、碑刻及部分古建筑物构件。 零陵舜帝庙位于零陵区黄田铺镇舜帝庙村。为弄清舜帝和舜帝庙村的关系,考古人员曾多赴该村考察,在现场考古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据村里老农介绍:“舜帝南巡逆湘江而上,行船受阻,舜帝在此住一晚。后人在该村修建舜帝庙。...
当地时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上都这一昔日地跨欧亚的蒙元帝国的首都,再次受到世界瞩目。 草原遗珠: 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 1275年,马可·波罗随同其父亲、叔叔,从意大利威尼斯来到中国的元上都,觐见当时的忽必烈皇帝。元上都豪华精美的宫殿和御花园,给他留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