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5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到,当天闭幕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自4月11日开幕以来,共吸引93459人次观展,其中晚间专场参观人数达4650人次。 该展览由中国国博和法国博物馆联合会联合承办,汇集了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等5家世界著名博物馆,展出了包括雷诺阿、毕加索、费尔南·莱热在内的8位世界著名画家的...
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围绕这个主题,漯河市文化文物部门组织两县三区和市直文博单位,在漯河市许慎文化园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活动用四条横幅、电子飞播字幕以及34块版面分别进行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不仅宣传党和国家的文物法律和政策,也宣传了漯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和文物知识。活动还邀请漯河市民间剪纸艺人、非物质文化...
考古界一度信奉“两种文化理论”,认为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东方是砍砸器文化圈,西方是手斧文化圈。长久以来,包括李超荣在内的国内考古学家们一直试图打破“东方无手斧论”。 李超荣在丹江口库区挖掘旧石器。 中国出土的手斧是“土生土长”的。 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超荣在走过无数的旧石器发掘地,经过大量的旧石器材料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日前,由李超荣...
6月14日,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承办的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杭州市主场活动在萧山博物馆举行。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立足于保护与传承,举办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展现文化遗产令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通过各种展示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社会更加了...
6月1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现代工笔画院共同主办的“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来自全国500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包括优秀作品59件,入选作品343件,特邀名家作品70件。作品画种齐全、风格多元,从创作观念与思想、艺术语言与风格都呈现出当今时代特有的风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现代工笔画院王天胜院长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是“精致立场”,既是对工笔画本...
6月14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 此次展览分为“家和万事兴”和“百花竞芳芬”两部分,共展出中国56个民族近500件组展品和资料图片。“家和万事兴”部分,回顾了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密切交往、相互融合中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和各民族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等,展示...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当日正式启动了“三国小学堂”招募计划,并设计了新颖的文化互动活动,用可见的形式传承文化遗产,让文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鲜活起来。 “三国小学堂”招募启动 “当三国文化小使者,做非遗文化小传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暑期,为了让孩子们亲近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丰富历史知识,...
中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晋国博物馆14日试开馆,来自中国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当地官员以及周边近万名民众慕名到访。这座拥有中国商周时期最大车马坑的博物馆自2009年破土动工后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其中发掘出的车马坑要比著名的秦始皇陵车马坑早600多年。 晋国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是山西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晋侯墓地基础上建设而成。晋侯墓地是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也是西...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6月14日在广东粤剧院举行,众多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佛山木板年画、广绣、榄雕等工艺品悉数亮相。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冯炳棠称,非遗项目应参与到社会活动,多与公众见面,才能将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在广东粤剧院活动现场,众多观众围在佛山木版年画的展位前,78岁的冯炳棠站在一旁指导徒弟,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幅木板年画“门神”便制作完成。...
6月13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省主场活动由省文化厅与安徽大学联合举办,以“遗产与未来”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其中包括“黟县百工”展、全省文化遗产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与会议、民谣音乐会、含山凌家滩遗址公共考古开放日等。活动将持...
文物,离普通人有多远?我们在博物馆的展柜前寻找中华文明的脉络演进,无论是宫女用过的胭脂盒还是周礼中的青铜鼎器,都隔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似乎依旧端坐于历史的深处。 14日文化遗产日前夕,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新落成的中国文化中心安装了一台特殊的触屏设备。人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太阳神鸟金饰、马踏飞燕青铜器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发生亲密的“触摸”交互。科技如何赋予了文物新的使用体验?记者专访了项目创作团队。 ...
巨大市场当量的艺术品交易在中国内地如火如荼的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能保证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就是需要大量的艺术品来满足涌入市场的大量资金。但拍卖二级市场上艺术品具有强烈稀缺性,并且由于中国艺术市场在近五年的急速成长中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定价体系,中国买家巨大的购买力反而使中国大陆成为一个——被自己人孤立起来的狭小市场,作品自产自销,风险堆积得越来越高,泡沫无处释放。 很明显,全球化是...
“未名论道”2014中国艺术品收藏巅峰论坛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主题分为两部分:对话拍卖大鳄和对话收藏大家,分别下设主题演讲和高峰对话环节。知名藏家刘益谦、朱绍良、钱伟鹏为大家分享自己在收藏之路上的心得体会。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举办是为了给更多的藏友提供一个与业内知名拍卖行和收藏大家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主办方“未名雅叙收藏家同学会”正是在这个理念上孕育而生的收藏团体,是由《北京大学...
2014年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主题活动将于6月25日至29日、7月2日至6日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举办。中国将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该活动,带去来自15个省市的8项舞台表演节目和16种民间手工艺项目。 史密森民俗节自1967年以来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举办,观众年均超过100万人次,是华盛顿地区最大的年度文化盛事。该民俗节通常由介绍某个国家、某个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