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广州首次发现十二生肖俑 广州首次出土的鼠、牛、龙、马、羊、猴、鸡、狗8件生肖俑。 一座隋朝古墓在动物园出土,8件文物都保存完整 戴着帽子的老鼠、雕工精细的龙头、形似猪头的马面……一组8件生肖俑,在动物园犀牛馆内的一座隋代砖室墓中出土,件件保存完好。“这是广州首次发现生肖俑,虽然只有8件,少了虎、兔、蛇、猪,但已经弥足珍贵。”昨日上午,广州市...
广州发现8件隋代生肖俑 (记者黄丹彤)8件隋代陶十二生肖俑在近日广州动物园犀牛馆场考古发掘中被发现,这是广州地区随葬墓中首次见到生肖俑。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易西兵向媒体展示了这批从隋代砖室墓发掘的珍贵生肖俑。 十二生肖代表地支的12种动物,流行于隋至元代。本次发掘的隋代陶生肖俑分别是十二生肖中的鼠、牛、龙、马、 羊、猴、鸡、狗,缺...
8件生肖俑兽首人身,面部表情各异,惟妙惟肖。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动物园里挖“动物”,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动物园犀牛馆清理了东汉、南朝、隋代和明代砖室墓共4座,其中隋代墓葬更是有惊喜,首次在广州考古中发现了生肖俑,皆为兽首人身。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介绍,这一隋代墓葬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整体较为考究。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但这个墓葬仍旧出土了16件随...
【解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3日对外宣布,该所9月在广州动物园清理出4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和明代。其中一座东汉砖室墓是近年广州地区考古发现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 【解说】据悉,该东汉砖室墓结构分为甬道、横前堂和并列双后室,墓坑平面略显“中”字形,墓室内部总面积接近30平方米。墓室砖室墓的封门保存完好,甬道、横前堂和双后室的券顶也保存完整,整个墓室...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动物园考古现场又有重大发现:除了本报9月14日报道过的发掘出完整东汉双棺砖室墓之外,考古研究所还在清理出的隋代砖室墓中发掘出8件生肖俑随葬品。这是广州地区首次考古发现。奇怪的是,这8件出土于隋墓中的生肖俑均是一身北方游牧民族装扮,由于墓室被严重破坏,墓室主人的身份无法考证。 约高20厘米作拜礼状 今年7月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广州动物园犀牛馆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清...
■广州首次出土的鼠、牛、龙、马、羊、猴、鸡、狗8件生肖俑。 一座隋朝古墓在动物园出土,8件文物都保存完整 戴着帽子的老鼠、雕工精细的龙头、形似猪头的马面……一组8件生肖俑,在动物园犀牛馆内的一座隋代砖室墓中出土,件件保存完好。“这是广州首次发现生肖俑,虽然只有8件,少了虎、兔、蛇、猪,但已经弥足珍贵。”昨日上午,广州市考古所为该组文物召开新闻通...
第十届中国(广州)红木古典家具博览会、第五届中国木雕根艺博览会及第四届中国古玩(古旧家具)展览会,同期于2012年9月6日至9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共吸引了20万人次的专业经销商及消费者到访参观采购。 展会共有全国各地300多家参展商向观众访客展示了红木家具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其中,新中式红木家具创始者红古轩开展了以“融合”为主题的新中式推广活动,活动通过新...
广州发掘南汉时期建筑遗存 记者 黄亮、实习生 黄兰芳 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广州市考古人员在小谷围北亭村山坟头的东南坡上,发掘了一处南汉时期的建筑遗存,并在遗存的堆积内出土了一批精制的生活用品,主要有陶瓷器、铁器、石器和“开元通宝”铜钱(见右图)等器物共27件。通过实物证据和史料记载,该遗址很可能是南汉“昌华苑”遗迹,这是小谷围岛上考古发现的第一...
日前,广州市考古所证实大学城北亭村山文头岗中北部为南汉知名皇家行宫“昌华苑”遗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强禄表示,该遗址为昌华苑首次“面世”。 奠基石处现南汉铅钱币 据历史记载,曾在广州建都称帝的朝代中,南汉(917~971)刘氏在广州及其附近兴建的皇家园林和宫殿最为豪华,数目也庞大。而昌华苑便是其中知名的一个,但对于昌华苑的所在地,《...
这幅《万山红遍》是1962年李可染在从化所作。 李可染作品曾拍出近3亿天价 著名画家李可染珍稀书画作品21日首次亮相广州,包括其代表作《万山红遍》等近10幅(部分从未公开展览)作品,在广州希尔顿酒店25楼的新天地会所免费展出,展期至9月28日。 李可染是中国20世纪“金石派”的重要山水画大师,《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成名作。他以毛泽东《沁园春...
近日,广州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在小谷围北亭村山坟头又发掘了一座“中”字形东汉砖室墓。此墓曾两次被盗,今年又被施工破坏,但仍出土器物61件,其中陶牛车、陶船为广州地区少见,表明墓主人生前身份不低。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张强禄介绍,此砖室墓曾在唐和明清时期两度被盗,但仍出土随葬器物61件(套),主要有陶器、珠饰、银器、铜器、铁器等。 出土文物中,陶船、牛车等模型器物为历...
9月20日是“南天顺”打捞船在“南澳Ⅰ号”沉船海域的最后一天,它顺利完成了2012年的打捞任务。从 9月21日开始,满载“南澳Ⅰ号”文物的“南天顺”打捞船将在汕头市边防支队官兵的护送下返回广州。截至目前,“南澳Ⅰ号”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古沉船暂...
本年度打捞出水的部分文物。 (记者 陈正新 通讯员 林春伟、蔡敏、李兴 摄影报道)昨天,结束了对在汕头南澳“三点金”海域的“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遗址的本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后,“南澳Ⅰ号”考古工作者随“南天顺”打捞平台一起离开了考古区域,启程返回广州。这也是第三次大规模打捞的结束。 由于船载文物已经几近全部出水,在水下古遗址留下的只有那艘长达27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