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将几亿块瓷片贴在墙上,把值钱的古董摆放在自己的酒楼里任人抚摸参观,甚至在洗手间里也摆上了宋代的洗手瓷盘,愣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变成了艺术品展示空间。能做出这等疯狂之事的是天津人张连志,人称“瓷疯子”。 因为商务需要,张连志乘坐京津城际往来京津两地的次数必较多。现代化的北京南站,高速的动车组列车,方便了出行的同时,也触发了张连志的艺术想象。他想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石刻造像提...
一幅“没镞饮羽,诚心石穿”八个大字的清代石刻,惊现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的悬崖峭壁间。 记者四日从九江市考古部门获悉,在地处江西九江长江畔的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这幅清代石刻。据当地考古专家介绍,这幅清代石刻落款为“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重九,谐杨厚庵(杨载福)军门、李迪庵方伯(李续宾)破贼处。” 考古专家称,此石刻为清末湘...
日前,几名游客在海阳凤城街道西迟格村北部松山山脉上发现了一尊石刻佛像和一处明朝寺庙遗址,石佛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这座佛像位于山脉上方,依崖凿建而成,佛像坐北朝南,背风向阳,面部柔和慈祥,双手叠压在一起,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虽经风雨侵蚀,佛像也只是鼻子、嘴部和拇指处受损严重,其余保存完好。雕像斧凿痕迹清晰,线条流畅,雕琢精美。在佛像南面不远处的山坳里,还有一处古寺庙遗址,除了几根寺庙石柱...
近日,芷江侗族自治县文物所在该县大垅乡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大垅乡政府院内发现一组“二十四孝”图石刻及一批楹柱、柱础等石刻构件。据考证,这为清晚期文物,为原大垅田氏祠堂的门坊构件。 二十四孝石刻为青石质阳雕,雕刻精美。石刻高1.25米,宽1米、厚0.1米。石雕上方还雕刻了“子路负米”、“王祥卧冰”、“孟宗哭竹&...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为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六朝时期留存下来的仅有的地面遗存。根据统计,南朝石刻分布在南京的栖霞、江宁两区,现存17处48件,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多年。近年来,由于城市改造的加速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石刻的留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石刻损毁腐蚀严重,状况令人担忧。 民盟江苏省委和民盟南京市委的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调研后,于2004年向省政协...
7月20日,全国“三普”文物工作晋城调查队在泽州县大箕镇发现一处摩崖石刻,石刻时代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 石刻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大箕村西北约200米处一断崖崖壁上,题记所在的岩石面凹凸不平,共三处,均未发现准确的时间。左侧题记为行书,字迹模糊,字数较多,内容不详;中间题记为行楷,落款可模糊辨认出“昆陵自悦”四字,内容似其为“友山先生...
昨日,大足石刻参观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大足县举行。听证会从上午9时开始,到中午12时结束。在与会的17名代表中,大部分赞成门票价格上调的方案。大足县物价局表示,近期将听证会代表的意见提交市物价局,最后由市物价局公布调价方案。 拖欠上千万元维修费 会上,提出价格调整方案的单位有关负责人阐述,常年负债经营已经影响到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大足石刻名气的提升,各项投入也在随之...
安溪城厢镇仙苑村清溪河畔发现一块神奇的水文石刻,上有“砥柱即满”四个字,当地村民称它是宋理学家朱熹所书,能准确地预报天是否会下雨。日前,记者与安溪县文管办黄炯然,考古专家刘志成等到现场一探究竟。 石刻被“藏”水中数百年 记者看到,河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砥柱即满”,总长度为67厘米,每个字的宽度为13厘米。相传这四...
“文物普查的前期田野调查任务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后期工作。普查中新增不可移动文物656处,使得廊坊市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了1199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文安县孙氏乡太子务村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填补了廊坊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它将廊坊南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千年左右。”昨日下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长张兆祥告诉记者。 ■ 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1199...
美国文物修复专家专心进行修复工作 (来源:三秦都市报) 赴美修复昭陵二骏的最终人员名单即将“出炉”。昨日上午,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对5名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拼文物修复技能和专业知识、搏英语口语水平与沟通能力……不管是民间石刻艺人,还是专业文物修复工作者,大伙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来争取赴美名额。 42岁的王同阳是地道的农民,他自我介绍是“...
5月29日,央视10套《百科探秘》栏目播出了《神秘的巨石佛像》,节目以南阳市方城县摩崖石刻为主要内容,认定南阳为丝绸之路源头。这一重大发现,震动了国内考古界。 昨天(25日)上午,由央视主持人海霞主持的“南阳与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南阳开幕,一系列的高调动作,把南阳方城推到了聚光灯下。 众所周知,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说法已被广泛认可,而方城这一系列发现将可能使丝绸之路在...
位于洪圣殿旁边的桅夹“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红圈内)。斗门区博物馆供图 斗门区文物考古有新发现,位于白蕉镇桅夹村的“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是市目前同类石刻的首次发现,据考古人员初步推测,该“工丈”是当时在丈量土地时的官定标准长度比照物。 昨天下午,记者与斗门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桅夹村,看到一块花岗岩上有T字形的石刻。据了...
以精美石刻文物著称的圆明园将对园内石质文物全面“体检”,并通过保护手段延长其寿命。记者昨日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西洋楼等石刻文物集中的景区将首先“试点”,进行抗风化的保护性试验,此次试验并不是对景点大修。 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圆明园的石刻文物不少已出现风化现象,“西洋楼、大水法的地基每年都在塌陷,雨水的冲刷使塌陷更加严重,再加上游...
5月22日,孟津王铎“拟山园帖”石刻的陈列馆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王铎拟山园帖石刻陈列馆位于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其内保存有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传世的“拟山园帖”石刻90块。该石刻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5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保存“拟山园帖”石刻的王家祠堂(石刻陈列馆)建于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