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即将结束之际,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确定陕西省文物局在全省承担省级试点、北京市文物局在朝阳区承担市级试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全军承担行业(系统)试点。陕西是全国唯一承担省级试点的省份。 为了做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全国开展普查试点,并在文物工作基础较好、愿意先行先试的地区、行业(系统)选拔承担试点的单位...
一线普查人员正在采集数据 富县张家湾石窟 一项意义重大深远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三秦大地全面深入地进行; 一场规模浩大的文物普查行动,在城市乡村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支信念执著、坚忍不拔的专业队伍,跋涉在高山平原,游走于乡村小巷,踏遍2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广袤黄土之中追溯远古的遗迹,在荒僻乡野之间寻觅历史的瑰宝。 历时5年,1000余名一线普查队员、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重要国情国力资源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增强祖国传统文化认知、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是摸清全省文化遗产家底、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宣传文物保护意识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2007年4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于同年8月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级17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陕西省第三次...
人民网(微博)·天津视窗11月28日电: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有关部门获悉,在塘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掘的30处文物点90%以上集中在海河下游区域,海河下游已成为滨海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富矿”,其历史及文化发展演进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的文物普查以来,塘沽文物保护部门在对大沽口炮台遗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旧址等8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的同时,进...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截至2011年10月,该省已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目标和任务,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9058处。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间点是2007年9月30日。作为文物大省,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美誉的陕西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实地调查阶段任务、实地调查验收工作和普查工作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建立...
中新网(微博)西安11月26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截至2011年10月,该省已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目标和任务,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9058处。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间点是2007年9月30日。作为文物大省,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美誉的陕西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实地调查阶段任务、实地调查验收工作和普...
昨天,国家文物局向试点展开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北京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发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自本月起每个月以简报方式向国家文物局通报试点工作进度。 国家文物局曾于今年6月中旬宣布,将开启国有可移动文物大普查。7月份,国家文物局确定北京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三家试点单位,率先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在三地试点工作完成后,全国性...
近日,国家文物局向试点展开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北京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发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自本月起每个月以简报方式向国家文物局通报试点工作进度。国家文物局曾于今年6月中旬宣布,将开启国有可移动文物大普查。7月份,国家文物局确定北京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三家试点单位,率先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在三地试点工作完成后,全国性可移...
11月7日~8日,国家文物局普查办组织陕西、上海、浙江、广东、福建、贵州等省、市普查办部分专家,在西安召开专题会议,对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进行认真讨论。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刘小和副主任主持,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荣局长首先对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了欢迎,对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将此次研讨会安排在西安召开表示感谢,并就陕西第三...
历时3年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日前结束。普查中,我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22处。这是记者11月2日从市文物工作队了解到的。 经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揭晓。 此次普查,我市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972处,分别为古遗址223处、古墓葬83处、古建筑377处、石窟寺及石刻3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本报讯 笔者近日从天津市文保部门获悉,刚刚通过验收的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境内古建筑达164处,包括蓟县独乐寺、白塔寺、鲁班庙,南开区李纯祠堂、天后宫以及西青区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等。 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威介绍,天津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众多。由于地处九河下稍,天津的建筑融合了多地建筑的特点。例如天津市蓟县、武清区,古代隶属北京,其古建筑呈现明显的北京文化特色。古建筑通常按南...
10月18日至21日,济宁市进行了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数据误差率抽样检测工作。专家组由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河北省文保中心主任任亚珊、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传荣、山东省石刻馆副馆长、研究员杨爱国组成,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曲阜市、邹城市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实地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专家组坚持随机、客观、匿名、公正的原则起早摸黑,加班加点,跋山涉...
本报墨竹工卡讯(记者 王匀)10月12日至14日,由自治区文化厅文物专家、拉萨市文物局文物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一行赴墨竹工卡县,对10座大型寺庙现存藏文古籍文物进行了全面普查。 检查中,文物专家们重点查看了寺庙中佛经的保存及登记造册情况,还对各寺庙的僧人详细讲解了古籍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通过此次古籍普查,墨竹工卡县积极推动了对当地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且在今后将继续加大文物保...
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办的要求,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该省普查数据通过国家文物局核定后,组织专家进行了文物普查误差率检测工作。近日,山西省三普办副主任师悦菊研究员、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伟研究员、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寿县考古工作站站长张钟云研究员,三位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专家应邀到河北邢台、保定协助、指导河北省开展文物普查误差率检测工作。专家组分头对随机选定的两个样本乡镇56个...
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办公室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补充、修改、完善,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日前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核定。经核定,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634处,复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2309处,复查注销不可移动文物1924处。截至三普结束,河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数定格为33943处。其中,古遗址17041处,古墓葬3941处,古建筑8637处,石窟寺及石刻807处,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