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4日,为促进“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境内申报世界遗产的有效保护,加强各级政府、管理者的沟通和协作,《4省文物局、11地市人民政府关于合作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协定》(简称《协定》)在西安获得通过。 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省市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4省区文物局和陕西的西安、咸阳、汉中3市,河南的洛阳、三门峡2市,甘肃的天水市、酒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新疆的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昌...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贸促会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论坛”在西安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哈、吉、韩等国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就丝绸之路保护与管理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童明康致辞时指出,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和文化交流之路,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记者5月22日从省文物局获悉,由该局主办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主题创意征集评选活动当日正式启动,6月10日截稿,评选结果将于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揭晓并进行表彰。 征集活动旨在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力助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征集作品要求紧密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
5月21日,大型直播节目《2014·中国记忆——我记忆中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央视网举办媒体行动启动仪式暨官网上线新闻发布会。“2014中国记忆”特别节目将于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晚20点,在央视科教频道进行两小时大型直播。 节目主题为“我记忆中家乡的文化、自然遗产”,以一个个普通人物故事为载体,聚焦“乡愁”。直播节目以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为三大主线,将选取十几位...
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被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拜师非遗传人能领“助学金”……日前,《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利用,都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展示等活动;采取助学、奖学方式,资助传承人的学徒学习技艺;支持传承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三水区委宣传部主办、三水博物馆协办的2014年三水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系列活动在当日上午开幕。记者了解到,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活动地点设在三水博物馆,时间跨度为5月18日~6月30日,内容涵括三水收藏家精品展、祠堂文化展、民俗文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三水收藏家协会藏品鉴赏交流会。 开幕当天,还有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其中,三水收藏家精品展将展出三水收藏家协会会员...
时 间:5月25日(星期天)上午9:00—11:30 主讲人: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工学博士。长期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被聘为北京大学、清...
通常人们的印象中,黄河总是黄沙滚滚、浊浪滔天的景象。而在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境内,黄河水清澈而碧绿,世居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群众,依靠着黄河水,演绎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如今,这个骆驼泉的故乡,因为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而成为焦点。赛场上,循化撒拉族群众在黄河上表演的传统羊皮筏子、木洼、泅渡等民俗活动,让人们大开眼界。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居住在黄河沿岸人家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作为一项承载着撒拉族人民的生产...
近日,沈阳市图书馆星期六剧场举办了“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专场”。 本次演出汇集了辽东皮影戏、东北大鼓、快板书、岫岩太平鼓、评剧和评书等传统的演出模式。此外,特别邀请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专程参加展演。年过七旬的刘老师表演的《康熙买马》十分精彩,让观众格外兴奋,掌声不断,将当天的演出推向了高潮。 观众对此次专题汇演十分赞赏,他们说:“这些曲目是民间多少代不断传承下来的剧目,值得发扬光大...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与包商银行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第三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本届双年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150幅国内外的摄影精品,以影像艺术的方式,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12时。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日前在京成立,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从此有了一支专家工作团队。 百年建筑何以称得上“遗产”?相比于千年文化遗产,百年建筑遗产的保护面临怎样的课题? 百年建筑,记录百年风云 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就中国而言,在20世纪的100年里,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过去100年留在中华大地的建筑遗产,生动记录了百年历史风云...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区。这些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始终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由于文物的时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总体情况。根据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从管理角度出发,将文物划分为不可移动...
中国文物学会日前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秘书长黄元主持,选举马国馨、单霁翔为会长,郭旃、路红、高志、金磊为副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我很期望刚成立的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不仅成为建筑师看文化遗产的 时空 平台,更成为文博专家充分地理解并传承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好契机。长期以来尚关注不够的、极其珍贵的20世纪建筑遗产...
5月15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在易俗社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文化是西安最宝贵的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厚重的古都文化,是当代西安人的历史责任。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传承好展示好西安历史文脉。 魏民洲首先来到西安易俗社。易俗社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也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团体之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