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7日,笔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我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已“敲定”。 其中,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个,第一批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8个,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此外,还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7名。 ...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市级验收试点会议在东海县召开。连云港文化局副局长王亚平、东海县副县长张继生出席会议。各县区文化局、普查办派员观摩。通过对东海县文物普查组织宣传、数据质量、调查现场等三方面工作开展验收,市验收组认定东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合格。东海县成为我市第一个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的普查单元。 会议首先由王亚平...
11月1日上午,灌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在该县沂河淌内意外发现了一处一万多平方米的唐代遗址。 据文物专家初步考证,遗址是埋在宽100余米、厚约3米的黑土层里,散落着大量的精美瓷片和各种陶制品、古砖瓦残件。这些新发现的陶瓷、砖瓦残件大都是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基本都出自吉州窑、越窑、龙泉窑和汝窑,器型有各类碗、盘、杯、罐、壶等,涵盖了日用瓷、陈设瓷等,瓷器釉色有青花釉、白釉、龙泉釉、...
近日,在南城东凤凰山顶的一面石壁上,新发现两处并排在一起的文字石刻,其中一块落款“兖王国开府记”,具体年代尚待考古专家的考证。 两处石刻位于东凤凰山西坡悬崖边面北的石壁上,离山顶约四、五米距离,石壁上端突出似屋檐。落款为“兖王国开府记”的石刻,宽和高分别约40厘米和50厘米,全文楷体竖书共六行,共46字,正文内容经初步辨认,为“□岁次癸...
经过8个月的精心策划、设计和布展,“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馆于今日正式开馆迎宾,这是连云港市博物馆献给广大市民的又一精神大餐。 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于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的双龙汉墓3号棺,时代为西汉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型古尸,因为这种类型的古尸极其稀少,其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随着24日上午丹霞汉墓双棺被吊离地面,丹霞汉墓抢救性发掘工作告一段落。从出土文物的稀有性分析,古墓主人身份等级、随葬品的考古价值以及对出土文物如何实施有效保护等,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出土文物尚没有清洗处理,上面的很多信息因而也就无从得知。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刘政认为,古墓出土有价值的文物应该不仅是两把宝剑和五铢钱,或许会有价值更高的文物存在。那么最具考古价值的文物是哪些?要揭开这个谜团,只...
近日,“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布展完毕。本次展览重点讲述海州历史沉淀的厚重与人文景观的丰富,既恢宏大气,又不乏柔美细腻,视觉语言流畅清晰。 “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从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去构思,深入理解连云港的历史、人文,以连云港的地区特色和人文精神为基础进行思考与设计,用最纯粹的现代形式语言叙述我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征。让历史文化...
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现有馆藏文物逐一进行拍照、编号,日前,已初步摸清了馆藏文物家底。 馆藏的四百余件藏品大致上可分为人生礼仪、农工百商、岁时节庆、教书育人、衣食住行等类别。其中较为珍贵的有:清末民初的花轿,称量珍贵物品的戥子以及部分反映清末至民国期间新浦地区群众生活习俗的物品,如分家契约,合婚书,商业合同等。 据了解,馆藏藏品无论从质量到数量都不能满足开馆陈列的要求。...
“东方天书”之谜悬而未破,但围绕其周边的旧石器遗址却为谜底找到了最新历史解释。历时3年多,南京博物院联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对将军崖旧石器晚期遗址的考古工作发布学术公告称,发掘工作获取新发现,有助破译“东方天书”,解决考古界中苏北鲁南是否经历打制石器时代的重大疑点。 将军崖遗址20世纪70年代末在锦屏山南麓被发现,当初对其进行小规模的试掘,初步得出了...
作为连云港市今年文物维修工程重大项目之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亚旅社”维修、修复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根据连云港市文化局对该维修、修复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及专家组意见,首先对西楼进行试修。在市文化局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西楼试修工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取得了成功。根据取得的经验与各种数据,制定了北楼维修、修复工程施工补充方案。经专家组批准,近期将对北楼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