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达达运动开创了行为、偶发、事件等新的艺术模式,尤其是六十年代,行为艺术曾成为欧美艺术界一时的热潮之后,如今的行为艺术,已经几乎成为所有现代化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模式,除了在其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一些“语言规则”外,它本来就与人人都可以感知的“人情世故”中的身体语言相关联。所以,虽说欧洲原创了行为艺...
两位行为艺术爱好者打扮成红军在街头表演 昨日上午10时许,蒙蒙细雨中,郑州市紫荆山人民广场毛主席塑像前一对红军战士“现身”,引来市民围观。 只见两名红军战士身着金黄色军装,背着水壶,戴着八角帽,身上涂着一层金黄色颜料,男战士手中还拿着步枪。 “明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想用这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男战士”王战友说,他和伙伴是行为艺术爱好者,为...
展览海报 由现任北京大学(微博)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彭锋教授策展的“整形:韩啸行为艺术”将于2012年8月9日在北京丽都医疗美容医院展览馆展出。 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开放、其深入到社会的实践也越来越广阔。 整形手术目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满足人们的审美愿望,因此与其说它是医术,不如...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曾多次对媒体表示自己不是女权主义者。尽管如此,这位行为艺术之母更出色的艺术成就是她在MoMA的回顾展“艺术家在现场”(The Artist is Present),这场活动持续了长达736小时。 据悉,阿布拉莫维奇将于8月初在伦敦“2012融化(Meltdown)音乐艺术节”主持一个讲座,讲座只允许女性...
全民敲钟的艺术项目 伦敦大本钟 北京时间7月27日,夏季奥运会将会在伦敦登场。在开幕的瞬间,英国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奥运的一个艺术项目中。这是来自英国观念艺术家Martin Creed的 “作品第1197号:所有的钟”。 首先,是已经有153岁高龄的伦敦地标大本钟,在伦敦时间上午8点12分至8点15分,连响三分钟内,敲响40余次,这是近50多年来,大本钟第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将开幕,英国政府特别将奥运会开幕日当天定为“中国商务日”。届时,知名导演王潮歌将在著名的兰卡斯特宫上演一出特别的“中国风行为艺术”。 当地时间27号,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英国政府特别将开幕日这天定为“中国商务日”。而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行为艺术将成为中国商务日的重头戏。北京奥运核心导演之一的王潮歌女士携手依文集团,将雅鲁藏布江源头雪山融化的水,和人类文明发源地...
美国摄影师吉米·希基针对“金钱至上”引发的人格问题拍摄一组行为艺术照片,他用美元缝制成一件从头罩到脚的“钱衣”,暗喻全身都散发出铜臭味。在他的这些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因为钱人们去抢劫,去赌博,甚至跪倒在了金钱的面前。
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行为艺术往往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 2012年6月23日的峨眉山大型行为艺术秀,吸引了大众对峨眉山的关注,此次行为艺术秀,通过艺术与旅游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既有古老文化又现代时尚元素的新峨眉山形象。 据悉,此次峨眉山大型行为艺术中,专业模特身着一...
新浪收藏讯 作为新兴艺术,行为艺术在中国已有近30年历史,如今,在不同的场合和艺术节现场,常能看到行为艺术的表演。然而说起行为艺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看不懂,或者认为行为艺术就是血腥、裸体、哗众取宠。而与之相反,很多艺术家把这样的局面简单的归咎于大众的欣赏水平落后。为了了解公众对行为艺术真正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新浪收藏发起了微博投票“你怎么看待行为艺术”,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表示看不懂但却可...
英国妈妈用行为艺术抗议哺乳歧视。 英国妈妈用行为艺术抗议哺乳歧视。 英国妈妈用行为艺术抗议哺乳歧视。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4日消息,英国一名哺乳期妇女带着婴儿在布里斯托尔市的一家咖啡店用午餐时,服务员对她说,若要喂孩子就去墙角喂,这让她十分生气。28岁的Kelly Schaecher说,在离开这家店不远后,一名店员还对她出言不逊,大声对她喊“以后不要再来我的咖啡店...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4日消息,英国一名哺乳期妇女带着婴儿在布里斯托尔市的一家咖啡店用午餐时,服务员对她说,若要喂孩子就去墙角喂,这让她十分生气。28岁的Kelly Schaecher说,在离开这家店不远后,一名店员还对她出言不逊,大声对她喊“以后不要再来我的咖啡店”。 她将此次遭遇在网上公开后,得到母乳喂养拥护者的支持。她们在Facebook社交网站上发起抗议这家咖啡店歧视母乳喂养的倡议,得...
作者:Jen Ortiz(陈颖编译) 行为艺术从定义上来说具有短暂的特性:它是某段时间内的自发性产物,通常具有互动性;而且它总是一次经历或者说是体验。它与绘画、雕塑甚至是写在纸上的一连串音乐和弦这类可触知的事物完全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行为艺术能被购买吗?换句话说,一旦表演结束,某件行为艺术品还能被除艺术家本人之外的其他人“拥有”吗? 在某些情况下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1995年,一群来自北京“东村”的自由艺术家们,联袂创作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不仅成为了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摄影史上更留有浓重的一笔。 在一个诡异而又充满辩证张力的“场所”,11个全裸的男女按照体重的顺序,从下而上以3、2、2、2、1的人数层层“裸叠”,最重的人趴在最下面,最轻的伏在上面,身体罗叠为1米的高度,为无名山增加了1米。耸立下一座无名的山巅,把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男女...
为了体验飞翔和失重的感觉,1960年,伊夫•克莱因完成了这件’坠入虚空’的行为作品,在没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克莱因从二楼窗口纵身跃出。这个坠落的过程被摄影师飞快的记录了下来。虽然腿被摔伤,但这正是克莱因想捕捉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需要付出的代价。 克莱因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感觉,就是存在于我们自身存在之外,但又永远属于我们的东西。感觉是大自然通用的货币,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的感觉让生命...
中国行为艺术大事记 o 80 年代中期“ 85 美术新潮”兴起,各地涌现大量青年美术群体。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杭州张培力、耿建翌等“池社”成员等在街头、树林等场所悬挂纸片人形的行为;宋永红(微博)(微博)等在山西的表演,盛奇等在北京大学的“观念 2l” 活动,王度、陈劭雄等组织的“南方艺术家沙龙”活动。这一时期的行为艺术多出现用布包裹身体的场面。各地的行为艺术中最激进的是“厦门达达”群体在展出后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