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秋之后恰逢国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时节,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此时又有许多农民开始忙着收获粮食。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农用机械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但是,在没有现代化农用机械的时期,你知道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都是用什么机械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吗?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这深厚的文化历史,还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在新石器时期就以开始使用...
元代造型大多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餐具、茶具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釉黑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黑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至4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常见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
故宫博物院铜缸被一对情侣刻字“秀恩爱”一事近日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法律界人士称:对这样的犯罪行为应该“立案侦查”。其实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故意损坏文物的“案件”不胜枚举,就连出于保护目的而“误伤”文物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有意为之 承德避暑山庄石碑 遭“泼墨” 2011年,承德避暑山庄的碑文《绿毯八韵》与《平旦》都被墨水污损。《绿毯八韵》碑是一座碑帽、碑座齐全的卧碑,汉白玉雕成,碑文是乾隆...
文玩核桃造假方法“精品核桃” 使用胶、化学药剂人工合成,然后通过鞋油做旧,用模具压出纹理,最后用“核桃油”浸泡。“狮头核桃” 将回收的核桃壳打成粉末状,再添加化学药剂,最后通过模具压制后再用“核桃油”浸泡。“八卦核桃” 用圆形真核桃做材料,用化学药剂浸泡使其变成扁而尖的形状。揭秘造假“核桃”古玩商:用胶和化学药剂人工合成 “黑色‘核桃’看起来好看,其实做工是最假的,成本也最低。”黑色“核桃...
近年来,传统的红蓝宝石、翡翠等价格达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将目光开始转到其他品类的宝石中来,它们在宝石界异常闪耀,身价也是不断攀升。 绿松石 资源稀缺 需求量大 最近五年,绿松石突然成为玉石收藏领域的“红人”,几年内价格涨了三四十倍。在国际市场,顶级蓝色瓷松的价格是黄金的数倍,促使众多收藏爱好者把目光投向这一美丽的宝石。 蜜蜡 资源紧俏 需求见涨 蜜蜡身价飞涨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老蜜蜡的价格更是...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牛立亭)9月3日,我国迎来了首次以纪念抗战设立为主题的重大阅兵典礼,警醒并呼唤每一个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阅兵,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然而对于历史的铭记,对于英雄的怀念,并不止于一场阅兵。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公布...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住美国纽约,开始了它在大西洋上的处女航。然而就在5天后,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时光飞逝,今年9月30号将是泰坦尼克号残骸在大西洋海底被发现的30周年纪念。纽约一家拍卖公在当天要拍卖一个逃生乘客携带出来的沉船遗物。纵观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也拍过不少泰坦尼克的沉船遗物…… ...
中国的玻璃制造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清代的玻璃生产,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北方以颜神镇为中心。玻璃器,在明清时期又称为“料器”。清代以前,我国的玻璃事业发展缓慢,清初,康熙皇帝乐于接受外来的科学技术,专门建立了清宫玻璃厂(1696),清宫的御用玻璃器,绝大部分就来自这个地方。为建立清宫玻璃厂,康熙聘请了国外技师作为技术指导,同时征集了全国优秀的玻璃技师,决心生产制造出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瓷器。依附...
明万历青花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明成化五彩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毛笔 毛笔,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有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文房用品中,毛笔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日常使用的毛笔,多以竹制管,体轻,便于书写。少数以玉制管或以瓷制管,不便于书写,其观赏价值超乎实用价值。 明万历青花瓷砚,底部有款识“玉...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命名为《泉》,并直接匿名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首创了现成品艺术,也成就了“挪用”的标志性作品。而现当代艺术中,“挪用”的创作方法更是反复被使用,成为最为流行的创作手段。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余年里,挪用艺术也创下了不少视觉景观。 究竟,挪用艺术是什么?来自西方的“挪用”手法似乎非常适合中国的土壤,这背后有何深层原因吗?这些问...
鼻烟盒,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鼻烟并非产自中国,乃是“舶来品”。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吕宋国所产烟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丝薰,余既详之前卷。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熙朝定案》记载,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之时,在江宁(今南京)接见了西方传教士汪儒望和毕嘉,在此二人进贡物品之中,就有鼻烟。也有人根据清代赵之谦《勇庐闲语》的记载,认为明代万历年...
皇帝们死了都要爱的藏品 不只是现代人爱玩收藏,其实古代人,特别是皇帝也非常热衷收藏。因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先天优势,喜好收藏的帝王大多是某一品类最大或最精的收藏家。 作为一代帝王,“好好当皇帝,当好皇帝”应是其应有的职业诉求,“皇帝”也应是其正当“职业”,而“收藏”只能当作其业余爱好玩玩。但有些皇帝却把个人爱好当作正职来做,成了男人入错行的典型代表。有些皇帝能工作爱好两不误,皇帝的...
明星“中国风”红毯战袍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章穆)近日,凭借着其极具“中国风”的“葱花饼” 装,范爷作为其中唯一的亚洲面孔成功入选“2015年度国际最佳着装榜单”,该榜单由具有75年历史的美国《名利场》杂志推出。 近年来,时尚界常刮“中国风”。不仅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热衷“中国风”,各路明星美人们走个 红毯、参加个开幕式、出席个宴会也不时来个“中国风”style。改良旗袍、唐装神马的已是...
被祈福钱“砸晕”的文物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章穆)近年来,文物古迹和博物馆文物展柜因“祈福钱币成堆”而屡见报端。西安玻璃罩里的文物神兽被钱“砸晕”;洛阳博物馆千年石棺变游客“钱罐”;圆明园兽首被当成生肖守护神,游客心甘情愿“奉金献银”;故宫荷花池变身“许愿池”,钱多到贼惦记;北京万寿寺乾隆刻字碑被硬币砸出坑;武汉归元寺天降“硬币雨”;甘肃省博物馆佛像上堆满纸币;北京自然博物馆恐龙展柜变成了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