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蛋雕 中国文物网讯 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获悉,京城最小迎新庙会即将亮相西城,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迎新胡同庙会将于2015年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 据了解,在庙会举办期间,每天都会有包括剪纸、草编、堆绣、风车、蛋雕、毛猴、烙葫芦、绘脸谱、拓年画等在内的传统民间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前来逛庙会的游客也可与非遗传承人一同制作传统非遗手工艺品,亲身感受其中所蕴含的...
1月8日,由西城区文委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文物保护单位二维码标识在北京历代帝王庙门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贴出,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在手机等个人移动终端上了解到详细的文保单位信息。 在西城区,坐落着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如何让人们通过便捷的方式了解文物?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发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查询文保建筑信息,还可以直接将该信息转回为二维码,...
10月20日,午后,读者在正阳书局里看书。作为万松老人塔下的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这里不仅可以免费参观文物,还能借阅书籍。 宣阳桥边的第二书房已开业一个多月。 西城区有一处年逾八百的万松老人塔,其背后的砖塔胡同被称作北京胡同之根,它的脚下开设的书店专营老北京书籍,4月开张至今已有会员2000余人。 与大多数享受国家文保待遇的古建不同,西城区政府将古建筑打造成公共阅读空间,引入...
10月28日,接城固县五郎庙镇当地群众报告,在五郎庙镇政府西南方西城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一器物,疑是青铜器。接到报告后,城固县文物旅游局迅速赶赴现场。 经查看,该器物为一青铜樽,残。随后,对现场周边进行了清理察看,未发现其他器物。目前,该青铜樽已交由城固县博物馆保管,对发现文物及时报告并上交的群众进行了表彰奖励。
外国观众在西城小微博物馆观看非遗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2011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根据相关条文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虽然法律已经为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支撑,但与国外相比,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在中国尚处于...
万寿公园东门颐景轩的“百岁老人口述史”主题展览 据国际在线消息:“百岁老人口述史”主题展览目前正在北京万寿公园举行。这是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启动的“百岁老人口述史”公益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项目计划通过编写个人传记、挖掘个体经历,搜集群体记忆,以西城百岁老人口述历史制成“人文档案”。这些百岁老人历经百年风雨,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口述史,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记录,也能以史喻今启迪后人。 ...
西城非遗保护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时至今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自2005年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非遗科科长徐晓辉介绍,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建立...
观众在西城区非遗展示中心欣赏非遗作品 观众在西城区非遗展示中心欣赏非遗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 自2005年起,北京市普查到非遗资源12623项。现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7人,市级代表性项目236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7人。完善非遗项目名录体制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抓手。作为北京市非遗资源大区,西城区共有区级保护项目162项、从中产生市级项目56项、...
裕氏草编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几年,“非遗”成了社会热词,“传承人”也“火”起来了,但在非遗“热”的大氛围中,我们还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保持清醒的认识,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虽然有些非遗项目传承情况不错,但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境况堪忧,有些非遗项目甚至后继乏人,濒临灭绝。 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最生动、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广安门内的长椿寺,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在地。400多年历史的古刹,让这里少了几分墙外的喧嚣,多了几分内心的宁静。上周四,北京刻瓷、裕氏草编、泥塑彩绘脸谱、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及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人,聚集于此展示绝活,不为博人眼球,只为公开招徒。这也是西城区首次面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其中前四门手艺始终是行内师徒、家族传承,从没公开外传过。昨天记者了解到,四天来已有不少人来咨询报名。 ...
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黄巍昨天表示,年底前,西城文保区背街小巷的环境将全部达标。 西城区现有18片历史文保区,占北京旧城33片保护区总面积的50%以上。但这些文保区的背街小巷大多基础设施老化,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很常见。黄巍介绍,西城区已经制定了做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服务管理工作方案,要求街巷常态整洁,无明显废弃物、污物和积水;做到建筑物、地面、公共设施表面非法宣传品及时清理、垃圾桶周围无散...
昨(14)日,杨梅竹斜街,保洁人员在进行快速清扫。西城文保区背街小巷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整治环境。 年底前,西城区内的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背街小巷,均将达到《北京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与作业规范》,保证垃圾随时清理,垃圾桶不满冒,污物滞留时间不超20分钟。 昨(14)日,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城区将通过建立经费支持保障体系、垃圾收集机械化作业等方式,保证这一目标实现...
为了将西城区打造成北京的城市新名片,西城区各部门加大力度改造背街小巷与主街、主路环境卫生,过去小巷内垃圾遍地、火灾易发等隐患被全部根除。据了解,今年年内,西城区将实现文保区背街小巷环境质量全部达标。 据统计,西城区现有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北京旧城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面积的50%。如何提高平房区尤其是文保区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质量,是西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前,由于胡同聚集地...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李秀远)12月3日上午,以“体验电子商务,弘扬收藏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西城电子商务节之琉璃厂收藏文化节圆满落幕。 作为北京西城电子商务节的子项活动,本届琉璃厂收藏文化节由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和中国文物网联合举办,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傅公钺、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组组长、古陶瓷专家冯松林,著名收藏家、中国文物学会陶瓷组专家刘育新等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书情画意”、“文房天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