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通过2014年到2016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有两项比较重要的发现:在遗址的核心区发现了一个人工堆筑的大型夯筑台基,围绕这个台基有人类大规模聚集活动形成的陶片兽骨堆积,初步推断属于祭祀活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领队张东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日,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对外发布了2014年至2016年考古最新成果。 2014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
战国的漆木架鼓、商代的提梁铜壶、唐朝的三彩俑……360件(套)文物藏品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上集中亮相,许多文物是第一次离开故土,首次进京展示。 本次展览汇集了中国19个省(区、市)的49家考古所、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360件(套)藏品,以时代为轴、以美学和哲学为线展开叙事,其中许多藏品从未在收藏地以外的地点展览展示。 据文物专...
“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作为今年主会场的北京,将推出一份大礼——“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今日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成果斐然,体现在抢救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遗存,水下考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考古不断深化等方面,但1996年以后,再没有举办过全国性的考古成果展。 此次“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汇集了19个省(市区)的4...
记者从9日举行的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将于18日亮相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近400件藏品将为观众集中展现我国考古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1996年以后,我们再没有举办过全国性的考古成果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本次展览汇集了19个省(区、市)的49家考古所、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近400件藏品,...
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提取出水文物 新华社记者 李 贺 摄 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把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这个传说是否属实?究竟有多少金银财宝被沉入江底?记者日前从四川省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通气会上获悉,今年1月开始发掘的江口沉银水下遗址目前已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证...
路县故城内的道路遗迹 从2016年2月至今,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通州区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仅去年就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等文物万余件(套)。发掘出的上千座墓葬有何重大发现?汉代城址是如何找到的?...
资料图 为丰富广大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作用,春节期间,常德博物馆因地制宜地推出2015—2016年穿紫河沿岸考古成果图片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近两年来,在德国风情街、大小河街和婚庆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德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抢救性发掘了多座明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文物,为研究明代王府官制、荣藩属官及常德荣藩对地方的影响...
1月1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2年多时间考古发掘,“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已发掘4500平方米。专家证实,遗址为大上清宫明代遗存,是我国南方地区迄今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级宫观建筑遗址。 “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位于江西鹰潭市上清镇东部,总占地30余万平方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该宫始建于北宋,历经元、明、清各朝维修扩建,至清代...
近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成果。 在历时三年的水下考古调查过程中,从沉没的致远舰一共发现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的出水文物有致远舰所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的餐盘、勺子,以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Chin Kin Kuai)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致远舰舰体破坏比较严重,高度已被削掉一半。考古队还采...
12月17日上午,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的“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分享会”上,市考古所主持发掘的大榭遗址Ⅰ期考古成果作为四个推荐项目之一,成功与社会公众分享,获得普遍好评。 大榭遗址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自2016年4月至今,为了配合当地经济建设,在对遗址核心区约一半面积进行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市考古所分别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北仑区...
资料图 图文无关 12月13日,“考古·吉林·2012-2016”图片展在吉林省图书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2012-2016年吉林省境内发掘的重要考古遗址为对象,主要展示了吉林省近5年来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和成果。展览的21个考古发掘项目均为吉林省境内各个时期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记者了解到,2012-2016年,吉林省开展的考古调查项目有130多项,跨越了从旧石器时期一直到明清...
资料图 12月17日至18日,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暨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京山县举行。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高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中外学者百余人参会。与会学者考察了苏家垄墓地发掘现场,围绕曾国考古发现、曾国历史与文献、曾国科技考古三个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1966年,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高等级的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
青龙镇隆平寺塔基航拍图 释迦牟尼涅槃像,出土于隆平寺塔基地宫 “青龙镇遗址考古丰富了人们对于上海和江南地区市镇发展历史的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航运历史的认识;对于这样一个具体个案,拓展了人们对于上海和江南市镇在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市镇形态、空间格局的认识;隆平寺塔基的发现对于古建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12月8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
12月8日,作为纪念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1986-2016)系列活动之一,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策划承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协办之“发现——新世纪宁波考古成果展”在宁波博物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以新世纪以来15年间(2001-2015)宁波地域重要考古发现为主线,共分“绿野寻踪——聚落考古”“红尘再现——城市考古”“青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